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11,分48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十二诸侯
分类词汇
邦人
百辟
玉帛
天王
侯王
列侯
侯伯
列辟
有邦
辟公
藩辅
侯氏
君公
西国
《漢語大詞典》:十二诸侯(十二諸侯)
(1).指 春秋 时 鲁 、 齐 、 晋 、 秦 、 楚 、 宋 、 卫 、 陈 、 蔡 、 曹 、 郑 、 燕 十二诸侯国。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记 共和 元年(公元前841年)到 周敬王 四十三年(公元前477年)间 周 、 吴 与十二国的纪年及大事。因 周 为天子, 吴 到 春秋 后期才兴起,故 周 吴 不在十二诸侯之列。
(2).指 战国 时 梁 、 楚 、 齐 、 赵 、 韩 、 鲁 、 卫 、 曹 、 宋 、 郑 、 陈 、 许 十二国的君主。战国策·秦策五:“ 梁 君伐 楚 ,胜 齐 ,制 赵 、 韩 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於 孟津 。” 高诱 注:“ 梁 君, 梁惠王 也,伐 楚 、 齐 ,胜之,制御 赵 、 韩 之兵,驱使十二诸侯 鲁 、 卫 、 曹 、 宋 、 郑 、 陈 、 许 之君朝天子於 孟津 。”
(3).泛指各诸侯国。史记·天官书“匡卫十二星” 唐 张守节 正义:“ 太微宫垣 十星,在 翼 、 軫 地,天子之宫庭, 五帝 之坐,十二诸侯之府也。”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十二诸侯:“《史天官书》 太微 宫垣 有匡衡(卫)十二星,註,《正义》云‘十二诸侯之府也’,乃知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躔也;地有十二州,王侯之所国也。举十二州以该天下之诸侯,非谓十二国也。”
《漢語大詞典》:邦人
(1).国人;百姓。书·金縢:“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按,史记·鲁世家作“国人”。 宋 沈辽 《和颖叔西园春宴》:“太守乐邦人,纵观迨时豊。” 清 方文 《东湖行》:“郡县有司既草草,邦人好事者亦少。”
(2).诸侯。《诗·小雅·沔水》:“嗟我兄弟,邦人诸友。” 毛 传:“邦人诸友,谓诸侯也。”
(3).乡里之人;同乡。《韩诗外传》卷十:“臣 麦丘 之邦人。” 宋 梅尧臣 《南阳谢紫微挽词》之三:“里社当存祀,邦人定立碑。” 明 高启 《死亭湾》诗:“邸吏惊赤綬,邦人候朱轮。” 清 吴廷华 《沈孝子行》:“我友哭子几丧明,邦人请旌留孝名。”
《國語辭典》:百辟  拼音:bǎi bì
诸侯。《诗经。大雅。假乐》:「百辟卿士,媚于天下。」《文选。卷三。赋。张衡。东京赋》:「然后百辟乃入司仪辨等。」唐。李善。注:「百辟,诸侯也。」
分類:诸侯百官
《國語辭典》:玉帛  拼音:yù bó
1.玉器和丝织品。都是古代名贵的物品,可用为诸侯朝聘或嫁娶行聘、祭祀的物品。《论语。阳货》:「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三国魏。曹植〈美女篇〉:「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2.泛称财物。《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子女玉帛,则君有之。」
《國語辭典》:天王  拼音:tiān wáng
1.春秋经中尊称周天子为「天王」。后用以称天子。《谷梁传。隐公九年》:「九年春,天王使南季来聘。」《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
2.神话中的天神。如封神演义中的托塔李天王。
3.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称号。
《國語辭典》:侯王  拼音:hóu wáng
诸侯与天子。亦泛指国君。《老子》第三七章:「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将相侯王连头受戮,乞为奴仆而犹不获。」
分類:侯王诸侯
《國語辭典》:列侯  拼音:liè hóu
汉代所封的爵位。异姓功臣受封为侯者称为「列侯」。《汉书。卷四。文帝纪》:「臣谨请阴安侯、顷王后、琅邪王、列侯、吏二千石议,大王高皇帝子,宜为嗣。愿大王即天子位。」也称为「通侯」、「彻侯」。
《國語辭典》:侯伯  拼音:hóu bó
1.侯爵与伯爵。泛指诸侯。《周礼。春官。典命》:「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文选。班固。答宾戏》:「曩者王涂芜秽,周失其驭,侯伯方轨,战国横骛。」
2.诸侯国领袖。《书经。周官》:「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唐。孔颖达。正义:「外置州牧十二及五国之长。」《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又命晋文,登为侯伯。」
《漢語大詞典》:列辟
(1).指诸侯,历代君主。逸周书·武穆解:“咸康于民,卿格维时,监于列辟。” 卢文弨 注:“列辟,周上世之贤君也。”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歷选列辟,以迄於 秦 。” 唐 柳宗元 《柳宗直〈西汉文类〉序》:“列辟之达道,名臣之大范。” 童宗说 注:“列辟,人主也。”
(2).指公卿诸官。 唐 王维 《京兆尹张公德政碑》:“天子犹日省三揖列辟,日听万方舆颂。” 赵殿成 笺注:“ 班固 《典引》:‘德臣列辟,功君百王。’ 李周翰 註:‘列辟,百官也。’”
《漢語大詞典》:有邦
指诸侯。亦泛指国家。书·吕刑:“王曰:‘吁!来,有邦有土,告尔祥刑。’” 蔡沉 集传:“有邦,诸侯也。” 宋 苏轼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教坊致语》:“臣闻帝 武 造 周 ,已兆兴王之迹;日符胙 汉 ,实开受命之祥。非天私我有邦,惟圣乃作神主。”
分類:诸侯国家
《漢語大詞典》:辟公
指诸侯。《诗·周颂·烈文》:“烈文辟公,锡兹祉福。” 朱熹 集传:“辟公,诸侯也。”荀子·王制:“论礼乐,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兼覆而调一之,辟公之事也。” 明 夏完淳 《咏怀》之四:“辟公援天纪,王道闇不章。”
分類:诸侯
《國語辭典》:藩辅(藩輔)  拼音:fán fǔ
诸侯为屏藩以辅佐天子。《史记。卷二三。礼书》:「诸侯藩辅,臣子一例,古今之制也。」
《漢語大詞典》:侯氏
(1).指诸侯个人。仪礼·觐礼:“至于郊,王使人皮弁用璧劳。侯氏亦皮弁迎于帷门之外。” 郑玄 注:“不言诸侯言侯氏者,明国殊舍异,礼不凡之也。” 贾公彦 疏:“言诸侯则凡之总称;言侯氏则指一身,不凡之也。而所劳之处或非一国,舍处不同,故不总言诸侯而云侯氏也。”
(2).泛指诸侯。 宋 宋咸 《进〈孔丛子〉表》:“臣窃以 仲尼 以还、 子思 而后,圣嗣不絶,贤才挺生,皆道被於门人,悉教施於侯氏。”
分類:诸侯个人
《漢語大詞典》:君公
称诸侯。《书·说命中》:“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 孔颖达 疏:“君公,谓诸侯也。”墨子·尚同中:“夫建国设都,乃作后王君公。”
分類:诸侯
《漢語大詞典》:西国(西國)
(1).泛指分封在西方的诸侯。《公羊传·僖公四年》:“古者 周公 东征则西国怨,西征则东国怨。”
(2).指西域。晋书·苻丕载记:“是时安西 吕光 自 西域 还师,至于 宜禾 , 坚 凉州 刺史 梁熙 谋闭境距之。 高昌 太守 杨翰 言于 熙 曰:‘ 吕光 新定西国,兵强气鋭,其锋不可当也。’”
(3).指佛教发源地。 唐 张祜 《听简上人吹芦管》诗:“分明西国来人説,赤佛堂西是 汉 家。”《敦煌曲子词·苏莫遮》:“面慈悲,心欢喜,西国神僧远远来瞻礼。”
(4).指 西蜀 。 唐 张乔 《送僧鸾归蜀宁亲》诗:“高名彻西国,旧跡寄 东林 。” 宋 苏轼 《隆中》诗:“ 诸葛 来西国,千年爱未衰。今朝游故里, 蜀 客不胜悲。”
(5).指 欧 美 国家。 清 王韬 《建铁路》:“电气通标,轮车铁路,西国以为至要之图,而 中国 以为不急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