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托人
1.付托于他人。
2.犹假手。利用别人。
3.请托他人。
《國語辭典》:费神(費神)  拼音:fèi shén
1.耗费精神。如:「这事真费神。」
2.托人或谢人帮忙的客气话。如:「请费神代为删改。」
《國語辭典》:打点(打點)  拼音:dǎ dian
1.收拾、准备。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刚把您残生救取,早把俺十分饱觑,这瘦形骸打点充餔。」《红楼梦》第七七回:「我才已将他素日所有的衣裳以至各色各物,总打点下了。」
2.贿赂、打通关节。《水浒传》第一二回:「过数日,央人来枢密院打点理会本等的勾当。」
3.清理债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也凑了一千元,一齐给与采卿,打点债务。」
《國語辭典》:鼎力  拼音:dǐng lì
大力。《老残游记》第一七回:「弟拟拔出风尘,纳为簉室,请兄鼎力维持,身价若干,如数照缴云云。」
《漢語大詞典》:请属(請屬)
亦作“ 请嘱 ”。 犹请托。后汉书·王堂传:“ 安帝 西巡,阿母 王圣 、中常侍 江京 等并请属於 堂 , 堂 不为用。” 宋 苏轼 《谢应中制科启》:“然而请嘱之风,或因而滋长。”明史·陈文传:“ 文 素以才自许……既参大政,无所建明。朝退则引宾客故人置酒为曲宴,专务请属。”
分類:请托
《漢語大詞典》:属托(屬托)
见“ 属託 ”。
《漢語大詞典》:谒禁(謁禁)
禁止接见请托者之条令。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二:“ 皇祐 、 嘉祐 中,未有謁禁,士人多驰騖请託,而法官尤甚。” 宋 赵升 朝野类要·杂制:“百司门首謁禁者,不许接客也。若大理寺官,则又加禁謁及亦不许出謁也。”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禁谒:“按此条似謁禁、禁謁有别。謁禁者,人来謁见则有禁。禁謁者,禁其謁人也。今京官官都察院,輒署门曰:‘文武官员,私宅免见。’似謁禁之遗制。”
《漢語大詞典》:告谒(告謁)
(1).求见;拜谒。 唐 无名氏 《灵应传》:“﹝二青衣﹞长跪於前曰:‘ 九娘子 自郊墅特来告謁,故先使下执事致命於明公。’”
(2).请托,求告。 宋 苏洵 《上皇帝书》:“今法不可以相往来,意将以杜其告謁之私也。” 明 《杀狗记·雪中救兄》:“如今天色已晚,告謁也不济事了,且回窰去,等明日风止雪晴,再出来求告罢。”
《漢語大詞典》:干托
请托,走门路。
《國語辭典》:分神  拼音:fēn shén
1.费心。如:「劳您分神照顾。」
2.分心,用一部分精神兼顾别的事。
《漢語大詞典》:私路
(1).私人所造的路。旧唐书·食货志下:“盐院津堰改张侵剥,不知纪极。私路小堰,厚敛行人。”
(2).秘密的小道。引申指私下请托的门路。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居上者不以至公理物,为下者必以私路期荣。” 吕向 注:“谓私行请託以求其官荣。”
《國語辭典》:买嘱(買囑)  拼音:mǎi zhǔ
以财物贿赂人,而请托他做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就是被他见了破绽,只消求告他,买嘱他,要他不泄漏罢了!」《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我父亲和他涉了讼,他买嘱知县,将我父亲断输了,这是我不共戴天之仇。」
《漢語大詞典》:请赇(請賕)
私相请托和接受贿赂。晋书·刑法志:“刑名所以经略罪法之轻重……其犯盗贼、诈伪、请賕者,则求罪於此。”
《漢語大詞典》:里谒(裏謁)
谓通过宫中嬖宠的女子干求请托。新唐书·后妃传序:“盛德之君,帷薄严奥,里謁不忓于朝,外言不内诸閫。”
《漢語大詞典》:委冰
请托媒人。冰,冰人,媒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胭脂:“娘子如有意,当寄语使委冰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