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5,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复诵
习诵
诵叹
诵述
玩诵
循诵
沮诵
刻诵
诵易
诵玩
诵念
惜诵
闇诵
琅诵
诵功
《国语辞典》:复诵(复诵)  拼音:fù sòng
重复背诵或诵读。如:「班长领头读一段课文,其他同学跟著复诵一遍。」
《漢語大詞典》:习诵(習誦)
学习诵读。汉书·张良传:“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 良 异之,常习诵。”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又詔中官近臣於 东观 受读经传,以教授宫人,左右习诵,朝夕济济。” 刘师培 《〈骈文读本〉序》:“经籍之名,臬丝製锡,故必偶类齐音,以资习诵。”
《漢語大詞典》:诵叹(誦嘆)
赞颂,赞叹。 宋 张孝祥 《代任信孺与王太尉书》:“某是以击节诵嘆,愿交下风。”
分類:赞颂赞叹
《漢語大詞典》:诵述(誦述)
诵读传述;讲述。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本事:“有诵述先圣贤者,所作未足自称。”三国志·蜀志·尹默传:“﹝ 默 ﹞又专精於《左氏春秋》,自 刘歆 条例, 郑众 、 贾逵 父子、 陈元 、 服虔 注説,咸略诵述,不復按本。”
《漢語大詞典》:玩诵(玩誦)
玩味诵读。 明 唐顺之 《松阳知县胡君墓志铭》:“﹝君﹞惟好 王阳明 先生文集,日玩诵之,有疾尚手摘其要语以为子孙训。”
分類:玩味诵读
《漢語大詞典》:循诵(循誦)
循序诵读。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一:“此刻从头循诵,觉得那些语句在可解不可解之间,好象障着一重雾翳似的。”
《國語辭典》:沮诵(沮誦)  拼音:jū sòng
人名。生卒年不详。相传为黄帝的左史,与仓颉共造文字。
《國語辭典》:四史  拼音:sì shǐ
1.传说中黄帝的四个史官,指沮诵、苍颉(仓颉)、隶首、孔甲四人。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五。名臣类上》:「四史,沮诵、苍颉、隶首、孔甲,黄帝四史官。」
2.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前汉书》、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晋陈寿的《三国志》,合称为「四史」。
《漢語大詞典》:刻诵(刻誦)
专心诵读。 汉 班固 《典引》:“臣 固 常伏刻诵圣论,昭明好恶,不遗细微。”
分類:专心诵读
《分类字锦》:诵易(诵易)
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能诵易好读春秋楚辞尤善周官董仲舒书
分类:才艺
《漢語大詞典》:诵玩(誦玩)
诵读玩味。 宋 王安石 《答戚郎中启》:“承拜置前,诵玩亡斁。” 宋 梅尧臣 《还吴长文舍人诗卷》诗:“借从怀袖归,诵玩废朝夕。”
《漢語大詞典》:诵念(誦念)
犹诵读。《西游补》第一回:“ 行者 登时拾石为研,折梅为笔,造泥为墨,削竹为简,写成‘送寃’文字;扯了一个‘秀才袖式’,摇摇摆摆,高足阔步,朗声诵念。”
分類:诵念诵读
《韵府拾遗 宋韵》:惜诵(惜诵)
屈原九章惜诵以致悯兮𤼵愤以抒情
《国语辞典》:闇诵(闇诵)  拼音:àn sòng
默记而背诵。《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闇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分类:默记背诵
《漢語大詞典》:琅诵(琅誦)
犹朗诵。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 马明心 者,归自关外,见西域回经皆琅诵,自谓得真传,遂授徒号新教。”
分類:朗诵
《漢語大詞典》:诵功(誦功)
颂扬功德;宣扬功绩。史记·秦始皇本纪:“羣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于常式。” 清 计六奇 明季北略·顾慥论辽事:“昨见 贺世贤 塘报,则仅仅斩一级、获一盔、夺四韃马,而遂诵功於部院,不亦羞朝廷而貽敌人笑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