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72,分105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时说
说是非
书说
容说
说古
正说
后说
说过
称说
词说
词说
辩说
两说
说理
图说
《骈字类编》:时说(时说)
史记袁盎传徙为吴相辞行种谓盎曰吴王骄日久国多奸今苟欲劾治彼不上书告君即利剑刺君矣南方卑湿君能日饮毋苛时说王曰毋反而已如此幸得脱盎用种之计吴王厚遇盎
分类:时说
《漢語大詞典》:说是非(説是非)
(1).指评说事理的是非。 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二折:“这廝得道夸经纪,学相呵説是非。”
(2).搬弄口舌。《金瓶梅词话》第三回:“ 王婆 道:‘不是老身説是非,大官人宅上有许多,那里讨得一箇似娘子的。’”
《骈字类编》:书说(书说)
宋史艺文志吕祖谦书说三十五卷
又朱熹书说七卷
《漢語大詞典》:容说(容説)
(1). 汉 王充 论衡·自纪:“偶合容説,身尊体佚,百载之后,与物俱殁。”《后汉书·仲长统传》:“信任亲爱者,尽佞諂容説之人也;宠贵隆丰者,尽后妃姬妾之家也。”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诗所谓‘我躬不説,皇恤我后’者, 寗子 可谓不恤其后矣” 晋 杜预 注:“言今我不能自容説,何暇念其后乎?”
(2).谓存身,容身。
分類:存身容身
《國語辭典》:说古(說古)  拼音:shuō gǔ
讥人的说话内容荒诞不经,无法稽考。如:「你这番话不是说古,又是什么?」
分類:历史
《漢語大詞典》:正说(正説)
犹正论。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或牢笼一世,或苞举一家,自可申不刊之格言,弘至公之正説。”
《骈字类编》:后说(后说)
诗序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笺哀盖字之误也当为衷衷谓中心恕之疏论语云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即此序之义也论语注云哀世夫妇不得此人不为减伤其爱此以哀为衷彼仍以哀为义者郑荅刘琰云论语注人间行久义或宜然故不复定后说郑以为疑故两解之也 云笈七签西升须说以无欲为体故云当持上慧源妙真一后说既盛明真一故以真一为体
又音脱易睽上九暌孤见豖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分类:后说
《韵府拾遗 个韵》:说过(说过)
荀子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言
分类:说过
《國語辭典》:称说(稱說)  拼音:chēng shuō
述说、陈述。《汉书。卷四九。晁错传》:「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书称说。」汉。刘向《列女传。卷五。代赵夫人》:「姊引义理,称说节礼。」
分類:称说陈述
《漢語大詞典》:词说(詞説)
(1).犹言辞。旧唐书·田弘正传:“ 裴度 明理体,词説雄辩, 弘正 听其言,终夕不倦。” 明 海瑞 《贺李东城荣奖序》:“今世官於其地者,治下人往往粉饰词説,借贵人为文,架无为有,增细以巨,裂綵书其言进之,諛风行而天下无公议矣。” 张难先 《科学补习所始末》:“ 瑛 年少英挺,善词説,闻者莫不感动。”
(2).文体名。 王闿运 《论文体》:“《天问》是赞,《九章》是赋,《大招》是誄,《卜居》《渔父》是词説。故自来以 屈 为词赋,以 司马 为文章祖。”
《漢語大詞典》:词说(詞説)
谓以言辞游说。 清 章学诚 校雠通义·汉志诸子:“纵横者,词説之总名也。”
分類:言辞游说
《國語辭典》:辩说(辯說)  拼音:biàn shuō
辩解说明。如:「组长在会议中,针对经理对他的企划案的质疑加以辩说。」《荀子。非十二子》:「辩说譬谕,齐给便利,而不顺礼义,谓之奸说。」
《漢語大詞典》:两说(兩説)
战国 时 鲁仲连 说 新垣衍 而使 秦 退军五十里,又致书守 聊城 的 燕 将而克 聊城 。后以“两説”指 鲁仲连 。说,劝说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文选·鲍照〈拟古〉》:“两説穷舌端,五车摧笔锋。” 李善 注:“两説,谓 鲁连 説 新垣衍 及下 聊城 。”参阅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國語辭典》:说理(說理)  拼音:shuō lǐ
1.说明理由。如:「就为这件事情,他正在那里说理呢!」
2.讲理。如:「他是一个说理的人。」
《國語辭典》:图说(圖說)  拼音:tú shuō
附有图画以助解说明的著作。如宋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