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申言
(1).再次陈说;重复述说。《清波别志》卷下引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 康定 中, 王涣 为 荆王 元儼 翊善。王用度无节, 涣 以书諫:方国家有边患,宜助节用。王判其后曰:‘愁杀你,愁杀你!’他日申言之,又判曰:‘仰翊善,依翊善。’” 宋 洪迈 《容斋续笔·汉书注冗》:“ 颜师古 注《汉书》……有失之赘冗及不烦音释者。其始遇字之假借,从而释之。既云‘他皆类此’,则自是以降,固不烦申言。” 清 俞樾 《诸子平议·管子二》“请修兵革……内修兵革”:“‘内修兵革’亦宜作‘请修兵革’,盖即上语而申言之也,涉下文‘内夺民用’而误。”
(2).郑重说明。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吴仙居夺谥》:“ 于 请夺 吴 諡,疏末又申言请补故御史 杨爵 諡……以 杨 形 吴 ,见其褒贬恰当,可谓良工心苦矣。”
(3).指明确地说。 梁启超 《论俄罗斯虚无党》:“更申言之,则虚无党之争点,起于生计问题,而非起于政治问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政闻社宣言书》:“夫所谓改造政府,所谓反对专制,申言之,则不外求立宪政治之成立而已。”
(4).犹声言,公开地用语言或文字表示。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缅甸东北两路地形考》:“﹝ 曩占 ﹞烧灭 孟连 ,而自归於 中国 。 永昌府 知府 杨重穀 与武弁谋,申言蛮反,讨平之。遂置 古利宴 於极典以邀功。” 清 林则徐 《批驳余保纯等为英商货船听候请照开盘会禀》:“‘搜查’二字,明是下策,何以来稟反作欣幸语气,而一再申言之乎?” 沙汀 《淘金记》五:“ 白酱丹 再三申言要再请他吃一台闲酒。”
(2).郑重说明。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吴仙居夺谥》:“ 于 请夺 吴 諡,疏末又申言请补故御史 杨爵 諡……以 杨 形 吴 ,见其褒贬恰当,可谓良工心苦矣。”
(3).指明确地说。 梁启超 《论俄罗斯虚无党》:“更申言之,则虚无党之争点,起于生计问题,而非起于政治问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政闻社宣言书》:“夫所谓改造政府,所谓反对专制,申言之,则不外求立宪政治之成立而已。”
(4).犹声言,公开地用语言或文字表示。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缅甸东北两路地形考》:“﹝ 曩占 ﹞烧灭 孟连 ,而自归於 中国 。 永昌府 知府 杨重穀 与武弁谋,申言蛮反,讨平之。遂置 古利宴 於极典以邀功。” 清 林则徐 《批驳余保纯等为英商货船听候请照开盘会禀》:“‘搜查’二字,明是下策,何以来稟反作欣幸语气,而一再申言之乎?” 沙汀 《淘金记》五:“ 白酱丹 再三申言要再请他吃一台闲酒。”
《漢語大詞典》:申解
(1).说明、解释。《左传·庄公二十六年》“ 虢 人又侵 晋 ” 晋 杜预 注:“或策书虽存而简牘散落,不究其本末,故传不復申解,但言传事而已。”
(2).申辩。《后汉书·马严传》:“ 严 数荐达贤能,申解寃结,多见纳用。”《新唐书·赵憬传》:“时 杜黄裳 遭奄人谗詆, 穆赞 、 韦武 、 李宣 、 卢云 等为 裴延龄 构摈,势危甚, 憬 救护申解,皆得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清僧》:“僧亦不自申解,但闭目不復有言。”
(3).申报。 宋 岳飞 《奏措置虔贼状》:“山寨贼首 罗诚 等二百餘人,见拘管在寨未审,令臣一面处置,惟復申解朝廷,伏望圣慈速赐指挥。”
(4).指上报的文书。 元 李翀 《日闻录》:“ 徐子方 为 陕西省 郎中,有属路申解,内漏落头行一圣字,吏欲问罪,以为不敬。”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厚德》:“有属路申解到省,误漏圣字,案吏指为不敬。”
(2).申辩。《后汉书·马严传》:“ 严 数荐达贤能,申解寃结,多见纳用。”《新唐书·赵憬传》:“时 杜黄裳 遭奄人谗詆, 穆赞 、 韦武 、 李宣 、 卢云 等为 裴延龄 构摈,势危甚, 憬 救护申解,皆得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清僧》:“僧亦不自申解,但闭目不復有言。”
(3).申报。 宋 岳飞 《奏措置虔贼状》:“山寨贼首 罗诚 等二百餘人,见拘管在寨未审,令臣一面处置,惟復申解朝廷,伏望圣慈速赐指挥。”
(4).指上报的文书。 元 李翀 《日闻录》:“ 徐子方 为 陕西省 郎中,有属路申解,内漏落头行一圣字,吏欲问罪,以为不敬。”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厚德》:“有属路申解到省,误漏圣字,案吏指为不敬。”
《漢語大詞典》:补注(補註)
亦作“ 补註 ”。
(1).古书注释体式之一。对原有注释加以补充或驳正。 唐 刘知几 《史通·补注》:“而 刘昭 採其所捐,以为补注,言尽非要,事皆不急……多见其无识也。” 宋 朱熹 《〈楚辞集注〉序》:“及 隋 唐 间,为训解者尚五六家……今亦漫不復存,无以考其説之得失。而独 东京 王逸 《章句》与近世 洪兴祖 《补注》并行於世。”《四库全书总目·楚辞·楚辞补注》:“ 兴祖 是编,列 逸 註於前,而一一疏通证明补註於后,於 逸 註多所阐发。”
(2).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注释。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新版引言》:“在这一次的改排中,我也尽可能地进行了删改;有因变动太大,不便删改的地方,则加上了补注,以免再度以讹传讹。”
(1).古书注释体式之一。对原有注释加以补充或驳正。 唐 刘知几 《史通·补注》:“而 刘昭 採其所捐,以为补注,言尽非要,事皆不急……多见其无识也。” 宋 朱熹 《〈楚辞集注〉序》:“及 隋 唐 间,为训解者尚五六家……今亦漫不復存,无以考其説之得失。而独 东京 王逸 《章句》与近世 洪兴祖 《补注》并行於世。”《四库全书总目·楚辞·楚辞补注》:“ 兴祖 是编,列 逸 註於前,而一一疏通证明补註於后,於 逸 註多所阐发。”
(2).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注释。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新版引言》:“在这一次的改排中,我也尽可能地进行了删改;有因变动太大,不便删改的地方,则加上了补注,以免再度以讹传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