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吹嘘(吹噓)  拼音:chuī xū
1.呼气、嘘气。《隋书。卷七五。儒林传。王孝籍传》:「咳唾足以活枯麟,吹嘘可用飞穷羽。」《水浒传》第一六回:「那十个厢禁军,雨污通流,都叹气吹嘘。」
2.吹捧、称扬。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共饵者,递共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
3.比喻不费吹灰之力而能成就大事。南朝陈。徐陵〈檄周文〉:「叱吒而平宿豫,吹嘘而定寿阳。」明。张四维《双烈记》第二七出:「吹嘘定鲁齐,谈笑平吴楚。」
4.风吹。唐。孟郊〈哭李观〉诗:「清尘无吹嘘,委地难飞扬。」
5.比喻奖掖擢升。唐。杜甫 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诗:「扬雄更有河东赋,唯待吹嘘送上天。」
6.吹竽。北周。庾信〈小园赋〉:「昔草滥于吹嘘,藉文言之庆馀。」
《漢語大詞典》:吹竽
(1).吹奏竽。竽,管乐器。战国策·齐策一:“ 临淄 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
(2).谓滥竽充数。典出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宣王 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 请为王吹竽, 宣王 説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 死, 湣王 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若长风之过籟, 南郭 之吹竽耳。”后亦用作自谦之词。 唐 韩愈 《和席八十二韵》:“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某也孱资琐质,误恩偶及,亦復与吹竽之部。”
《國語辭典》:海口  拼音:hǎi kǒu
1.内河通海的地方。亦指临海的地方。唐。方干 陆山人画水诗:「但有片云生海口,终无明月在潭心。」
2.形容人的口部大而深。《诗经。大雅。生民》唐。孔颖达。正义:「若孔子之河目海口,文王之四乳龙颜之类。」
3.誇口、说大话。如:「誇下海口」。
4.城市名。位于海南岛琼山县北。参见「海口市」条。
《國語辭典》:吹牛  拼音:chuī niú
誇口说大话。如:「他好会吹牛。」也称为「吹牛皮」。
《漢語大詞典》:卖膏药(賣膏藥)
(1).比喻说大话、吹牛皮。 夏衍 《卖膏药的必须休息》:“这种八股式的抗战宣传工作被人们恶意地叫做‘卖膏药’。”参见“ 卖狗皮膏药 ”。
(2).比喻卖关子。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 小崔 这女孩子瞪着圆圆的亮眼睛听得入了迷,她见 罗大方 总是卖膏药,急得要跳脚。”
分類:说大话
《國語辭典》:卖狗皮膏药(賣狗皮膏藥)  拼音:mài gǒu pí gāo yào
狗皮膏药为传统外敷膏药,旧时市集常有吹捧膏药神效藉以敛财之人。「卖狗皮膏药」比喻虚而不实的骗人花招。如:「你吞吞吐吐的,到底葫芦里卖什么狗皮膏药。」
《漢語大詞典》:装壳子(裝殻子)
方言。说大话,夸口。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八:“我们 四川 人说夸大嘴叫作‘装壳子’,上海话之‘吹牛皮’也。”
《漢語大詞典》:探空靴
比喻说大话、空话。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楔子:“你在老叔根前探空靴,撒响屁,説这等大话,你敢和我廝杀么?”
《漢語大詞典》:向嘴(嚮嘴)
谓说大话,夸口。嚮,通“ 响 ”。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我儿也,休嚮嘴,晚些下锅的米也没有哩。”
《国语辞典》:车大炮(车大炮)  拼音:chē dà pào
广东、客家方言。即说大话、吹牛。如:「他专会车大炮,小心不要被他骗了。」
《国语辞典》:吹大炮  拼音:chuī dà pào
誇口说大话。如:「只爱吹大炮而不做事的人,最好别理他。」
分类:说大话
《国语辞典》:大言相骇(大言相骇)  拼音:dà yán xiāng hài
说大话吓唬别人。明。孙仁孺《东郭记》第一九出:「唉!他觑俺似婴孩,大言相骇。」
《国语辞典》:吹牛大王  拼音:chuī niú dà wáng
擅长于誇大口、说大话的人。如:「吹牛大王说的话,那能相信?」
《漢語大詞典》:混滂
吹牛,说大话。《品花宝鉴》第十六回:“我瞧见你几时又赢过钱,不过会讹人就是了。只好在我与 富大哥 面前混滂,在 贵大哥 跟前就不能了。”
《國語辭典》:大吵大闹(大吵大鬧)  拼音:dà chǎo dà nào
大声的吵闹。如:「这点芝麻小事,不值得大吵大闹。」
《國語辭典》:大言不惭(大言不慚)  拼音:dà yán bù cán
不顾事实、妄言誇大而不知羞惭。《镜花缘》第一八回:「大约腹中并无此书,不过略略记得几种,他就大言不惭,以为吓人地步。」
《漢語大詞典》:吹镑懵诈(吹鎊懵詐)
谓说大话吓唬人。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大家﹞又见他那阵吹镑懵诈来的过衝,像是有点儿来头,不敢合他较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