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诰教(誥教)
告诫、教育。《书·酒诰》:“ 文王 誥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 孔 传:“小子,民之子孙也。正官治事谓下羣吏。教之皆无常饮酒。”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备列祖宗之书,愿垂戒励之詔。遂申誥教,颇用殷勤。”参见“ 誥毖 ”。
分類:告诫教育
《漢語大詞典》:诰毖(誥毖)
告诫。书·酒诰:“厥誥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祀兹酒。’” 孔 传:“ 文王 其所告慎众国众士於少正官御治事吏,朝夕敕之:惟祭祀而用此酒,不常饮。”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经说·诰毖诰教》:“其戒饮酒也,於庶邦则曰‘誥毖’,於小子则曰‘誥教’。庶邦指士大夫而言,故以毖戒之,毖之为辞严。”
分類:告诫
《漢語大詞典》:诰语(誥語)
古代君王告诫民众的文告。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一节:“《洛诰》上‘惟 周公 诞保 文 武 受命惟七年’,很明白地记载着,所以 周公 在各种诰语里面也是自己称王。”
《國語辭典》:诰赠(誥贈)  拼音:gào zèng
旧时朝廷封赠爵号的诰命。
《漢語大詞典》:诰章(誥章)
皇帝给臣下封官授爵的诏令。 宋 王安石 《答戚郎中启》:“重庆誥章,擢陞郎署,闻报之晚,裁贺未皇。”
《漢語大詞典》:灵诰(靈誥)
道书。 唐 李商隐 《戊辰会静中出贻同志二十韵》:“瑶简被灵誥,持符开七门。”云笈七籤卷一○四:“稽首以瞻睟容,洗心以佇灵誥。”
分類:道书
《漢語大詞典》:诰书(誥書)
皇帝诰封臣下所颁发的文书。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范氏家谱世系:“ 仲淹 蒙窃国恩, 皇祐 中来守 钱塘 ,遂过 姑苏 ,与亲族会追祖宗,既前谱未获,復惧后来昭穆不明,乃於族中索所藏誥书家集考之。”
《漢語大詞典》:通诰(通誥)
普遍颁布的诰令。《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慎终追远,前王之盛策,累行畴庸,列代之通誥。”
分類:普遍颁布
《骈字类编》:天诰(天诰)
江淹为萧拜太尉扬州牧章今便肃顺天诰恭闻睿典审躬酌私必跋危挠
《漢語大詞典》:玺诰(璽誥)
诏令的一种。用以授官或加封。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是以每发璽誥,下纶言,申惻隐之渥恩,敍忧勤之至意。”
分類:诏令加封
《漢語大詞典》:诰轴(誥軸)
书写皇帝命令的卷轴。《清会典事例·中书科·封典期限》:“誥敕,至颁发誥轴,仍由兵部发给执照,令各该员持赴内阁承领。”
《漢語大詞典》:垂诰(垂誥)
垂示告诫。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恶者之事,可以戒俗者,愿闻垂誥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商 周 之世,则 仲虺 垂誥, 伊尹 敷训。”北史·李彪传:“祭无主则宗庙无所饗,冢嫡废则神器无所传。圣贤知其如此,故垂誥以为长世之法。”
分類:垂示告诫
《漢語大詞典》:申诰(申誥)
反复告诫。书·太甲下:“ 伊尹 申誥于王曰:‘呜呼!惟天无亲,克敬惟亲。’” 孔颖达 疏:“重告于王。”
分類:反复告诫
《漢語大詞典》:诰谕(誥諭)
告示。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赴难”和“逃难”》:“用诰谕,用刀枪,用书报,用煅炼,用逮捕,用拷问,直到去年请愿之徒,死的都是‘自行失足落水’,连追悼会也不开的时候为止,这才显出了新教育的效果。”
分類:告示
《漢語大詞典》:辞诰(辭誥)
诰辞。指上古朝廷诏策之辞。 唐 孔颖达 《〈尚书正义〉序》:“夫者,人君辞誥之典。”
分類:朝廷
《國語辭典》:诰授(誥授)  拼音:gào shòu
旧制朝廷以爵位或名号诰命赐封功臣及其先祖,称为「诰授」。《红楼梦》第一三回:「灵牌疏上皆写天朝诰授贾门秦氏宜人之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