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诏诰(詔誥)
文体名。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发布的命令、文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两 汉 詔誥,职在尚书。”宋史·选举志二:“今进士纯用经术。如詔誥、章表、箴铭……其文皆朝廷官守日用不可闕,且无以兼收文学博异之士。” 清 钱泳 《履园丛话·阅古·铁券》:“按自 忠懿王 纳土后,至 太宗 之 淳化 元年, 杭州 守臣以前券及竹册、玉册各三副,詔誥百餘函进呈。”
《漢語大詞典》:雅诰(雅誥)
雅正的文告、训诫。《书序》:“至于 夏 、 商 、 周 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誥奥义,其归一揆。” 孔颖达 疏:“至于 夏 、 商 、 周 三代之书,虽復当时所设之教,与皇及帝坟典之等不相伦类,要其言皆是雅正辞誥,有深奥之义,其所归趣,与坟、典一揆。”晋书·儒林传赞:“雅誥弗论,微言復显。” 唐 杜甫 《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之四:“足食足兵,先哲雅誥,盖有兵无食,是谓弃之。”
《国语辞典》:酒诰(酒诰)  拼音:jiǔ gào
书经篇名。旨在戒酒。《书经。康诰。序》:「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馀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材。」唐。孔颖达。正义:「然康诰戒以德刑,又以化纣嗜酒,故次以酒诰。」
《骈字类编》:锦诰(锦诰)
唐 曹唐 送刘尊师祗诏阙庭三首 其一 锦诰凄凉遗去恨,玉箫哀绝醉离情。
《漢語大詞典》:诰誓(誥誓)
(1).古代君王训诫勉励民众的文告。《穀梁传·隐公八年》:“誥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 范宁 注:“誥誓,尚书六誓七誥是其遗文。五帝之世道化淳备,不须誥誓而信自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 唐 虞 流于典謨, 商 夏 被于誥誓。” 范文澜 注:“尚书所载皆典謨训誥誓命之文。”新唐书·柳浑传:“ 浑 跪曰:‘五帝无誥誓,三王无盟诅,盖盟诅之兴皆在季末。’”
(2).借指尚书文选·班固〈典引〉:“帝者之上仪,誥誓所不及已。” 蔡邕 注:“本事曰誥,戎事曰誓。” 吕延济 注:“誥誓谓尚书也。言 汉 帝之仪则,尚书所载亦不及也。”
《分类字锦》:作诰(作诰)
晋书虞溥传除鄱县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具为条制于是至者七百馀人溥乃作诰以奖训之
分类:教化
《漢語大詞典》:文诰(文誥)
诰令。旧唐书·文苑传上·徐齐聃:“ 齐聃 善於文誥,甚为当时所称。”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撤去灯烛:“ 苏頲 与 李乂 对掌文誥, 玄宗 顾念之深也。” 清 龚自珍 《对策》:“惟民生厚,因物有迁,兴化善俗,制治之本,而因虑及多设科条之徒滋扰累也,与广颁文誥之徒饰欢听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绪言:“下面所述,主要是依据 西周 诗篇和尚书中 周 初文诰说明 西周 时期基本的生产关系。”
分類:绪言
《漢語大詞典》:大诰(大誥)
(1).尚书篇名。书·大诰序:“ 武王 崩,三监及 淮 夷叛, 周公 相 成王 ,将黜 殷 ,作《大誥》。” 孔 传:“陈大道以誥天下,遂以名篇。”后用以泛称典诰之文。周书·苏绰传:“自 有晋 之季,文章竞为浮华,遂成风俗。 太祖 欲革其弊,因 魏帝 祭庙,羣臣毕至,乃命 绰 为大誥,奏行之。”
(2). 明 洪武 十八年颁布的法律文件。内分十种项目,颁之学宫以课士,令人人习之。不久又颁布续编、三编。参阅明史·太祖纪三明通鉴·太祖洪武十八年
《國語辭典》:封诰(封誥)  拼音:fēng gào
以诰命封赐爵号。明。汤显祖《还魂记》第三出:「(见介外)老拜名邦无甚德。(老旦)妾沾封诰有何功。」《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到后来,做任教官,也替父母请一道封诰。」
《國語辭典》:庭诰(庭誥)  拼音:tíng gào
告诫家族子弟的话。《南史。卷三四。颜延之传》:「闲居无事,为庭诰之文以训子弟。」
《漢語大詞典》:诰词(誥詞)
君王所颁文告。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嘉祐 四年贬 吕溱 ,其誥词 刘敞 行之, 溱 当贬而褒; 嘉祐 五年, 刘沆 赠僕射侍中,其誥词 张瓌 行之, 沆 当褒而贬。”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周将军:“ 元 刘壎 隐居通议云:‘庚子五月,因观江涨至 五通庙 ,忽忆儿时见将军誥词一轴,乃 宋 封 周将军 为 宣□侯 者也。’”
《國語辭典》:诰封(誥封)  拼音:gào fēng
1.古时朝廷经由诰命授予爵号。
2.旧时朝廷封赠爵号的诰命。
《漢語大詞典》:演诰(演誥)
起草诏令。旧唐书·文苑传中·贾至:“昔先帝逊位於朕,册文则卿之先父所为。今朕以神器大宝付储君,卿又当演誥。累朝盛典,出卿父子之手,可谓难矣。”
《骈字类编》:洛诰(洛诰)
书序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作洛诰
《漢語大詞典》:谟诰(謨誥)
谟与诰。尚书文体名。旧唐书·文苑传中·齐澣:“论驳书詔,润色王言,皆以古义謨誥为準的,侍中 宋璟 ,中书侍郎 苏頲 并重之。”
分類: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