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汉阴诮(漢陰誚)
指 子贡 过 汉 阴时受到一灌畦老人讥嘲的典实。 唐 奚贾 《严陵滩下寄常建》诗:“已息 汉 阴誚,且同 濠 上观。”参见“ 汉阴机 ”。
《漢語大詞典》:汉阴机(漢陰機)
指 汉阴丈人 所斥笑的“机心”。语本庄子·天地:“ 子贡 南游於 楚 ,反於 晋 ,过 汉 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子贡 曰:‘有械於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於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唐 陈子昂 《题田洗马游岩桔槔》诗:“谁怜 北陵 客,未息 汉 阴机。” 唐 杜甫 《登舟将适汉阳》诗:“ 鹿门 自此往,永息 汉 阴机。”
分類:丈人机心
《漢語大詞典》:讪诮(訕誚)
讥笑嘲讽。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以 田文镜 之严苛明察,而 王 则面加訕誚, 杨 则诱以巽言。”
分類:讥笑嘲讽
《漢語大詞典》:诮嗤(誚嗤)
嗤笑;讥笑。 明 刘基 《为张生题赵仲穆画马》诗:“ 杜陵 寒儒怕苦飢,枉使 韩干 遭誚嗤。”
分類:嗤笑讥笑
《漢語大詞典》:诮毁(誚毁)
讥笑和毁谤。 南朝 宋 慧琳 《龙光寺竺道生法师诔》:“不独抵峙,誚毁多闻。”
分類:讥笑毁谤
《漢語大詞典》:诮石(誚石)
楚 人 卞和 得玉璞,先后献之 厉王 、 武王 ,二王均轻信玉人之言,将“宝玉而题之以石”,以 和 为诳,而刖其双足。及 文王 即位, 和 又抱璞哭于 楚山 下,王闻之,乃使玉人理其璞,果得玉,名曰 和氏 璧。事见韩非子·和氏。后遂用作典故,以“誚石”讥讽为政者不识贤才。 唐 黄滔 《卢员外浔启》:“韵匪掷金,理宜誚石。”
《漢語大詞典》:诮笑(誚笑)
讥笑。 明 黄淳耀 《与龚智渊书》:“若辈无知,一任誚笑可也。”
分類:讥笑
《漢語大詞典》:诮噪(誚譟)
谴责和讥刺。后汉书·方术传论:“至乃誚譟远术,贱斥国华,以为力诈可以救沦敝,文律足以致寧平。”
分類:谴责讥刺
《漢語大詞典》:陵诮(陵誚)
欺凌斥责。 唐 孙虔礼 书谱:“或以年识自高,轻至陵誚。”
分類:欺凌斥责
《漢語大詞典》:侮诮(侮誚)
以轻慢的态度加以讥嘲。 唐 薛用弱 集异记·丁岩:“虎在深坑,无施勇力。 巖 遂俯而下视,加以侮誚。”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九:“ 王琪 性滑稽,多所侮誚,及 乘 死, 琪 为輓词,有‘最是萧萧句,无人继后风’,盖谓是耳。”
《漢語大詞典》:雅诮(雅誚)
风雅的讥嘲。 宋 邵雍 《西晋吟》:“题品人才凭雅誚,雌黄时事用风流。”
分類:风雅讥嘲
《漢語大詞典》:痛诮(痛誚)
严厉责备。新唐书·李绅传:“ 绅 族子 虞 ,有文学名,隐居 华阳 ,自言不愿仕……及 耆 ( 柏耆 )为拾遗, 虞 以书求荐, 绅 恶其无立操,痛誚之。”
分類:严厉责备
《漢語大詞典》:尤诮(尤誚)
过失与谴责。《北史·杨椿传》:“汝等若能存礼节,不为奢淫骄慢,假不胜人,足免尤誚,足成名家。”
分類:过失谴责
《漢語大詞典》:诽诮(誹誚)
非议,讥诮。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净行法门·极大惭愧门》:“高言兴色,诽誚往还,仪容傲佷,初无谦逊。”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既示人以可疑之端,则虽无所诽誚,亦可加以罗织。”
分類:非议讥诮
《高级汉语词典》:诮谤
讥诮毁谤
《漢語大詞典》:诮薄(誚薄)
讥刺和轻视。 明 李贽 初潭集·君臣三·能言之臣:“ 许 初刺 刘 ,最誚薄得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任秀:“母劝令设帐,而人终以其荡无检幅,咸誚薄之。”
分類:讥刺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