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83,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同语
危语
要语
发语
静语
语转
壮语
谩语
谩语
世语
谶语
褒语
杂语
语迟
微语
《漢語大詞典》:同语(同語)
“同日而语”的略语。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桂林臬署三异:“忠臣烈士,死不为猿鹤,即为神龙,岂花妖木客所可同语乎?”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二:“二人者虽不可与公同语,然比之向时刺客取首延颈以授吏……若两人矣。”参见“ 同日而语 ”、“ 同日而论 ”。
《漢語大詞典》:危语(危語)
使人害怕的话。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桓南郡 与 殷荆州 语次,因共作了语……次復作危语。 桓 曰:‘矛头淅米劒头炊。’ 殷 曰:‘百岁老翁攀枯枝。’ 顾 曰:‘井上轆轤卧婴儿。’ 殷 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明史·杨廷和传:“ 廷和 以其弱可胁也……详言 江彬 反状,以危语怵之。”
分類:害怕
《漢語大詞典》:要语(要語)
重要的话。 宋 叶适 《宗记序》:“佛学由 可 至 能 自为宗,其説蔓肆数千万言, 永嘉 鲍埜 删择要语,定著百篇。”
分類:要语
《漢語大詞典》:发语(發語)
(1).说话,开口。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是以伊、惟、夫、盖、发语之端也。焉、哉、矣、兮,断句之助也。”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秘书省书繁露后:“ 仲舒 曰:‘鶩非鳬,鳬非鶩,愚以为不可。’又曰:‘以赤统者幘尚赤,诸如此类,亦皆附物著理,无凭虚发语者,然后益自信余所正定不谬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四:“ 修羊公 , 魏 人……后以道闻於上, 汉景帝 礼之,使止王邸中。数岁,道不可得,有詔问公何日发语,未几牀上化为白石羊。”
(2).犹责怪。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却説 乔俊 合当穷苦,在 东京 沈瑞莲 家,全然不知家中之事。住了两年,财本使得一空,被虔婆常常发语道:‘我女儿恋住了你,又不能接客,怎的是了?’”
分類:责怪开口
《漢語大詞典》:静语(静語)
平静地谈话。 唐 白居易 《独树浦雨夜寄李六郎中》诗:“闲游预算分朝日,静语多同待漏时。” 唐 贾岛 《就可公宿》诗:“静语终灯焰,餘生许嶠云。”
《漢語大詞典》:语转(語轉)
语音转变。《方言》第三“苏、芥,草也” 晋 郭璞 注:“汉书曰:‘樵苏而爨’,苏犹芦,语转也。”《方言》第五“杷, 宋 魏 之间谓之渠挐,或谓之渠疏” 晋 郭璞 注:“语转也。”
《國語辭典》:壮语(壯語)  拼音:zhuàng yǔ
1.豪迈的话语。《晋书。卷三七。宗室传。谯刚王逊传》:「彼不知惧而学壮语,此之不武,何能为也。」
2.壮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北部和南部两个方言。以单音词居多数,以词序和虚词为主要语法手段。近来受汉语影响,吸收许多新汉语借词,并产生一些新的语音和语法结构形式。西元一九五五年创造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越南岱族和侬族的语言跟中国壮语十分相近。
《國語辭典》:谩语(謾語)  拼音:màn yǔ
谎言、乱说。明。陈继儒《李公子传》:「顷固以谩语诳君一杯酒耳,实不晓诗为何物。」
《漢語大詞典》:谩语(謾語)
(1).说谎话。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一:“ 光 年五六岁,弄青胡桃,女兄欲为脱其皮,不得。女兄去,一婢子以汤脱之。女兄復来,问脱胡桃皮者。 光 曰:‘自脱也。’先公适见,訶之曰:‘小子何得谩语。’ 光 自是不敢谩语。”明史·左良玉传:“ 马士英 、 阮大鋮 用事,虑东林倚 良玉 为难,谩语修好,而阴忌之。”
(2).谎话。 郭希仁 《钱君定三传》:“抵 青门 ,仰瞻城郭壮伟,叹曰:古人谓攻城略地,殊非易事,向嗤为谩语,今乃信之。”
《漢語大詞典》:世语(世語)
(1).世俗的言论。《无量寿经》卷下:“不欣世语,乐在正论。” 明 刘基 《招隐》:“世语我不接,世士我不逢。”
(2).俗语。 唐 刘知几 史通·言语:“唯 王 、 宋 著书,叙 元 、 高 时事,抗词正笔,务存直道,方言世语,由此毕彰。而今之学者,皆尤二子以言多滓秽,语伤浅俗。”
《國語辭典》:谶语(讖語)  拼音:chèn yǔ
预测吉凶,可为日后徵兆的话。清。洪升《长生殿》第一○出:「就里难言藏谶语,猜诗谜杜家何处?」《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后边照应将来,却像是个谶语响卜,一毫不差。」
分類:谶语预言
《漢語大詞典》:褒语(襃語)
亦作“褒语”。 褒奖的言词。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建康头陀》:“时同舍生十人,唯 邢之縡 者最负才气,为一斋推重,适从外来,众扣之,曰:‘也是箇官人。’略无襃语。”宋史·牟子才传:“帝曰:‘謫词皆褒语,可更之。’ 子才 不奉詔。”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 南京 六部都察院之长, 嘉靖 以前,有乞休及起用而辞者,往往奉旨不允而称卿以留之……惟 林尚书 云同 一次称卿,且有褒语为异恩。”
分類:褒奖言词
《漢語大詞典》:杂语(雜語)
(1).主旨各异之语,各种学说。史记·太史公自序:“序略,以拾遗补蓺,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 张守节 正义:“ 太史公 撰史记,言其协于六经异文,整齐诸子百家杂説之语,谦不敢比经艺也。”
(2).指怪诞鄙俗之语。后汉书·襄楷传:“其言以阴阳五行为界,而多巫覡杂语。”南史·荀伯子传:“ 伯子 少好学,博览经传,而通率好为杂语,遨游閭里,故以此失清途。”
《韵府拾遗 支韵》:语迟(语迟)
潜确类书杨元琰数岁未言相者曰语迟者神足必为重器
分类:语迟
《漢語大詞典》:微语(微語)
(1).犹微辞。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高司寇诗:“旷怀久矣推先辈,微语还堪悟后贤。”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张文和之才:“ 鄂公 有所过失,公必以微语讥讽,使 鄂公 无以自容。”参见“ 微辞 ”。
(2).细语。 冯雪峰 《雪峰寓言·鸩、鹯及鸟儿们和森林》:“鸟儿们睡得非常熟,但也听到了森林的微语。”
分類:细语
《國語辭典》:微辞(微辭)  拼音:wéi cí
不直接说明,而用隐微方式批评的言辞。汉。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故卑身贱体,说色微辞,愉愉煦煦,终无益于主上之治,即志士仁人不忍为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徵圣》:「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也作「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