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语声(語聲)
说话的声音。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寂然半晌,语声不可辨。”
分類:语声声音
《漢語大詞典》:倩语(倩語)
指女子娇好的语声。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公子见他波脸如娇花含笑,倩语如好鸟弄晴。”
分類:女子语声
《國語辭典》:莺啼燕语(鶯啼燕語)  拼音:yīng tí yàn yǔ
燕子呢喃,黄莺鸣声不绝于耳。唐。孟郊伤春〉诗:「千里无人旋风起,莺啼燕语荒城里。」也作「燕语莺啼」、「燕语莺呼」。
《漢語大詞典》:莺声(鶯聲)
(1).黄莺的啼鸣声。 唐 白居易 《春江》诗:“鶯声诱引来花下,草色勾留坐水边。” 元 王逢 《题张后山西堂》诗:“柳行接陇鶯声迥,椶影涵波鹤思閒。”
(2).多比喻女子宛转悦耳的语声。《水浒传》第一百回:“ 琼英 在城下鶯声娇囀,叫道:‘我乃郡主,保护大王到此,快开城门。’”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白素秋》:“耳畔鶯声嚦嚦,口脂之馥直透鼻观。”
《國語辭典》:微言  拼音:wéi yán
1.精妙的言论。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昔仲尼微言,门人追记,故仰其经目,称为论语。」唐。李白别韦少府〉诗:「多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
2.隐微讽谏的言辞。《宋书。卷六九。范晔传》:「熙先素有等嘧,尽心事之,晔遂相与异常,申莫逆之好,始以微言动晔,晔不回,熙先乃极辞譬说。」
《國語辭典》:龙吟(龍吟)  拼音:lóng yín
1.龙的鸣声。如:「龙吟虎啸」。
2.笛声。唐。李白〈宫中行乐词〉:「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
3.古人创作的琴曲作品。《北齐书。卷二九。郑述祖传》:「述祖能鼓琴,自造龙吟十弄。」
《國語辭典》:戚戚  拼音:qī qī
1.相亲。《诗经。大雅。行苇》:「戚戚兄弟,莫远具尔。」《文选。曹植。求通亲表》:「退省诸王,常有戚戚具尔之心。」
2.忧惧。《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内心有所感动的样子。《孟子。梁惠王上》:「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老残游记》第二回:「梦湘先生论得透辟极了,于我心有戚戚焉。」
《國語辭典》:戚戚(慼慼)  拼音:qī qī
忧愁、悲伤。唐。韦应物送杨氏女〉诗:「永日方戚戚,出门复悠悠。」
《國語辭典》:哑哑(啞啞)  拼音:yā yā
拟声词:(1)形容小儿学语声。唐。于鹄 古词三首之二:「新长青丝发,哑哑言语黠。」《聊斋志异。卷二。口技》:「小儿哑哑,猫猫唔唔。」(2)形容鸟鸣声。《淮南子。原道》:「故夫乌之哑哑,鹊之唶唶,岂尝为寒暑燥湿,变其声哉。」唐。白居易慈乌夜啼〉诗:「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3)形容车声。宋。陆游沧滩〉诗:「呕呕哑哑车转急,舟人已在沙际立。」
《國語辭典》:啁啾  拼音:zhōu jiū
拟声词:(1)形容鸟叫声。唐。王维黄雀痴〉诗:「到大啁啾解游飏,各自东西南北飞。」(2)形容乐器齐奏的声音。唐。杜甫渼陂行〉:「凫鹥散乱棹讴发,丝管啁啾空翠来。」(3)形容幼儿学话的声音。《聊斋志异。卷三。夜叉国》:「徐辄教以人言,渐能语,啁啾之中,有人气焉。」
《國語辭典》:嘤嘤(嚶嚶)  拼音:yīng yīng
1.拟声词:(1)形容禽鸟和鸣的声音。《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好鸟相鸣,嘤嘤成韵。」(2)形容低语声。《西游记》第二○回:「只见一老者,斜倚竹床之上,口里嘤嘤的念佛。」《聊斋志异。卷四。辛十四娘》:「闻房内嘤嘤腻语,生乘醉搴帘。」(3)形容低泣声。《聊斋志异。卷一。青凤》:「尾而听之,诃诟万端。闻青凤嘤嘤啜泣。」(4)形容清脆而细的声音。汉。陈琳〈神女赋〉:「文绛虬之奕奕,鸣玉鸾之嘤嘤。」
2.比喻朋友间志趣相投。《文选。谢瞻。于安城答灵运诗》:「华萼相光饰,嘤嘤悦同响。」
《國語辭典》:喃喃  拼音:nán nán
拟声词:(1)形容低声说话的声音。如:「喃喃细语」。元。杨讷《西游记》第一三出:「吃得醉薰酣,语喃喃。」(2)形容读书的声音。《全唐诗。卷八○六。寒山诗》:「仙书一两卷,树下读喃喃。」
《國語辭典》:喁喁  拼音:yóng yóng
众人向慕的样子。《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延颈举踵,喁喁然皆争归义。」《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
《漢語大詞典》:呀呀
象声词。形容笑声、哭声、鸟鸣声、小儿学语声等。 唐 韩愈 《读东方朔杂事》诗:“ 王母 闻以笑,卫官助呀呀。” 元 刘秉忠 《蟾宫曲》:“金风颯颯,寒雁呀呀,促织叨叨。”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孩子一岁了,呀呀学着话。”
《國語辭典》:咿嚘  拼音:yī yōu
拟声词:(1)形容叹息、吟咏声。唐。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等三学士〉诗:「亲逢道边死,伫立久咿嚘。」(2)形容鸡鸣声。唐。柳宗元吊屈原文〉:「牝鸡咿嚘兮,孤雄束咮。」(3)形容含糊不清的低语声。唐。韩愈、孟郊、李翱〈远游联句〉:「巴语相咿嚘,默誓去外俗。」
《國語辭典》:牙牙  拼音:yá yá
拟声词。形容幼儿学说话的声音。金。元好问 德华小女五岁能诵予诗数首以此诗为赠诗:「牙牙娇语总堪誇,学念新诗似小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