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备问(備問)
详细询问。《水浒传》第五九回:“ 宋江 备问城中之事。” 明 姚士麟 《见只编》卷上:“备问有何苦情,从实申详。”
《國語辭典》:交质(交質)  拼音:jiāo zhì
1.古时列国为彼此取信,而互相交换人质。《左传。隐公三年》:「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后汉书。卷一二。彭宠传》:「又南结张步及富平、获索诸豪杰,皆与交质连衡。」
2.互换物品,作为抵押。南朝梁。任昉〈奏弹刘整〉:「何其不能折契钟庾,而襜帷交质。」
3.相互质问。宋。岳珂《桯史。卷一三。选人戏语》:「一日为古冠服数人游于庭,自称孔门弟子,交质以姓氏。」
《國語辭典》:盘问(盤問)  拼音:pán wèn
反覆、仔细的查问。《三国演义》第四○回:「忠初时隐讳,后被云长盘问不过,只得将前后事情,一一实告。」《红楼梦》第六○回:「依我说,竟不给他也罢了。倘有人盘问起来,倒又是一场事了。」
《漢語大詞典》:问齿(問齒)
询问年龄。 明 唐顺之 《赠陈佥事约之生日》诗:“问齿方知散骑后,论才已是 洛阳 前。”
分類:询问年龄
《漢語大詞典》:私问(私問)
私下请问或询问。晏子春秋·问下十:“寡人受貺矣,愿有私问焉。”《汉书·何武传》:“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有所私问。”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 杨坚 私问 德林 曰:‘欲何以见处?’”
《國語辭典》:考问(考問)  拼音:kǎo wèn
查问。《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传》:「许皇后坐废。考问班倢伃。」
《漢語大詞典》:奈之何
等于“如之何”、“若之何”,表询问或反问,可译为“怎么办”;“为什么”、“怎么”例如:将奈之何。——·林觉民《与妻书》
《漢語大詞典》:详问(詳問)
详细询问。《汉书·武帝纪》:“详问隐处亡位,及寃失职,姦猾为害,野荒治苛者,举奏。” 金 赵秉文 《详问书》:“既违三灵之心,恐貽九庙之悔,事势至此,虽欲乞和,不可及已,故令详问,其审图之云。”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公子这纔收了泪痕,换出笑脸,详问父亲的起居眠食。”
佯问。详,通“ 佯 ”。晏子春秋·外篇下十三:“公曰:‘吉详问子,何为对?’ 晏子 对曰:‘ 婴 闻之,详问者亦详对之也。’”
《漢語大詞典》:咨事(諮事)
询问政事。《左传·襄公四年》:“諮事为諏。” 杜预 注:“问政事。”南史·文学传·卞彬:“‘蝌斗唯唯,羣浮闇水,唯朝继夕,聿役如鬼。’比令史諮事也。”
《國語辭典》:垂询(垂詢)  拼音:chuí xún
上级对下级的询问。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卷三。钱大昕》:「今上亲政,垂询大昕家居状,朝贵寓书敦劝还朝,婉言谢之。」
《漢語大詞典》:干甚
询问原因和目的。
分類:询问原因
《漢語大詞典》:什么人
谁,哪个人或哪些人。用来问明是哪一个人或哪些人。例如:查明他是什么人。
表示询问某人的个性、职业、地位或作用。例如:你认为我是什么人,是傻瓜吗?
表示询问某人的身份。例如:不过是据说如此吗?什么人在这样说。
《漢語大詞典》:哪能
(1).怎么能够。用于反问的语气,意在否定。 丁玲 《莎菲女士日记·三月十三》:“更哪能捉住一管笔去详细写出自怨和自恨呢。”
(2).方言。怎样。询问方式。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明天 苏先生 来要人哪能办呢?”
(3).方言。怎样。用于任指。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十四:“不管哪能讲,代表资本家不是好事,我这样混下,没有前途的。”
《國語辭典》:贵干(貴幹)  拼音:guì gàn
称人所作之事的敬词。《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兄台这一向少见,是有甚么贵干去了么?」《老残游记》第七回:「你老贵姓?来此有何贵干?」
《漢語大詞典》:做甚么
亦作“做什麼”。 干什么;为什么。询问原因或目的。 宋 苏轼 《答参寥书》之二:“若是至人无一事,冒此嶮做甚么?”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八段:“不是我的肉是 朝鲜 人民的肉,做什么不当爱惜?”亦省作“ 做甚 ”。《平妖传》第二七回:“ 任迁 道:‘这是我相识 张屠 家中,不知做甚的有这许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