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53,分57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谈词
说词
数词
灯词
词雅
舆词
梅词
词海
词英
疑词
语词
逊词
设词
夸词
口词
《漢語大詞典》:谈词(談詞)
见“ 谈辞 ”。
《漢語大詞典》:谈辞(談辭)
亦作“ 谈词 ”。 言词。后汉书·符融传:“ 融 幅巾奋褎(袖),谈辞如云。” 宋 王安石 《东方朔》诗:“谈辞最詼怪,发口如有神。”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 尹春 ﹞性格温和,谈词爽雅。”
分類:言词
《國語辭典》:说词(說詞)  拼音:shuō cí
辩解的言辞。如:「每次犯错,他总有一套说词。」亦指单方面的说法,片面之词而言。《三国演义》第七三回:「魏与吴本无雠,前因听诸葛之说词,致两家连年征战不息,生灵遭其涂炭。」
《國語辭典》:说辞(說辭)  拼音:shuō cí
1.言辞。《孟子。公孙丑》:「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
2.辩解的言辞。《列子。杨朱》:「且若以治国之能夸物,欲以说辞乱我之心,荣禄喜我之意,不亦鄙而可怜哉。」
《漢語大詞典》:说辞(説辭)
亦作“说词”。游说的话;劝说的话。列子·杨朱:“且若以治国之能夸物,欲以説辞乱我之心。”《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侍案金童下説词,拦腰抱住。”《三国演义》第三回:“某更进説词, 吕布 必反 丁原 ,来投主公矣。” 沙汀 《困兽记》十:“不知道是由于生理上的变化,或者丈夫的说辞发生了效验, 孟瑜 的态度的确开朗多了。”
分類:游说劝说
《國語辭典》:数词(數詞)  拼音:shù cí
表示数目的文词。如一、百、千、万、亿。
分類:数目数词
《漢語大詞典》:灯词(燈詞)
(1).贴在彩灯上供人品评娱乐的诗词等。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言事·章枫山封事:“内阁出小揭帖,传与学士 吴节 等诸词臣,分作灯词。”
(2).用于元宵节的弹词故事等。《金瓶梅词话》第二四回:“正月十六,合家欢乐饮酒……弹筝鼓板,弹唱灯词。”
《漢語大詞典》:词雅(詞雅)
言词雅正。 宋 范仲淹 《与李宗易向约堪任清要状》:“﹝ 李宗易 ﹞ 天禧 三年进士第九人及第,素负词雅,居常清慎,有静理之才,无躁进之跡。”
分類:雅正
《漢語大詞典》:舆词(輿詞)
舆论。 唐 陆贽 《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博採舆词,可谓圣德之盛者。”
分類:舆论
《漢語大詞典》:梅词(梅詞)
吟咏梅花的词。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才情雅致三:“﹝ 凌云翰 ﹞作梅词《霜天晓角》一百首,柳词《柳梢青》一百首,号梅柳争春,韵调俱美。”
分類:吟咏梅花
《漢語大詞典》:词海(詞海)
诗文的海洋。喻指众多诗文的汇集。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词海跳波涌,文星拂坐悬。”
《漢語大詞典》:词英(詞英)
文坛英才。 清 吴长元 《宸垣识馀》:“ 施愚山 在刑曹,暇则与同舍郎及词英数公相倡和,为古文歌诗,称‘燕臺七子’。”
分類:文坛英才
《漢語大詞典》:疑词(疑詞)
(1).亦作“ 疑辞 ”。表疑问语气的词。 唐 柳宗元 《复杜温夫书》:“所谓乎、歟、耶、哉、夫者,疑辞也。”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也邪通用:“论语:‘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朱 注曰:‘与,疑词;也,决词。’乃古人之文则有以‘也’字为疑词者。 陆氏 《〈经典释文〉序》所谓‘邪、也弗殊’是也。”
(2).猜疑离间的话。 宋 洪迈 容斋随笔·野史不可信:“或云 王公 ( 王钦若 )数进疑词於上前,故 莱公 ( 寇準 )因事出之。”
(3).不确切的言词。文献通考·经籍二十:“《通鑑》虽幸復古,然由千有餘岁之后追 战国 秦 汉 之前则远矣,疑词误説流於人心久矣。”
《國語辭典》:语词(語詞)  拼音:yǔ cí
1.指语法中「述语」、「说明语」、「表语」或「谓语」。
2.词或词组的合称。可作为句子的结构成分。也作「语辞」。
《漢語大詞典》:语辞(語辭)
(1).诉讼之辞。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考黜》:“或有纵罪恶之吏,害告诉之人,断絶语辞,蔽藏其情。”
(2).文言虚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案诸字书,‘焉’者鸟名,或云语辞,皆音於愆反。” 金 王若虚 《谬误杂辨》:“论语称夫子‘便便言,唯谨尔’。‘唯’,语辞也。” 清 俞樾 群经平议·论语一:“诗·大东篇‘睠言顾之’,荀子·宥坐篇作‘眷焉’,后汉书·刘陶传作‘睠然’,‘焉’与‘然’皆语辞,则‘言’亦语辞。”
《漢語大詞典》:逊词(遜詞)
(1).谓言词恭顺。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张弼》:“直道逊词真要决,权门利路是危机。” 梁启超 《张博望班定远合传·西汉时代黄族之实力及匈奴之强盛》:“及 吕后 时﹝ 冒顿 ﹞乃至遗书嫚辱,谓:‘两主不乐,无以自娱,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吕后 以一国之代表,逊词卑礼以自解免。为中国羞甚矣。”
(2).隐蔽的说法。 章炳麟 《答铁铮书》:“无有一物而非鬼神者,是即 斯比诺沙 汎神之説,汎神者,即无神之逊词耳。”
《漢語大詞典》:设词(設詞)
(1).托词。《元典章·刑部八·取受》:“诸衙门出使人员往往於各处官司因事取受钱物,事发被问,推称并不知会,係是随从并过钱人隐藏,或故纵在逃,虚称某处去讫。如此设词,不肯承伏。”
(2).措辞。 明 许誉卿 《剖质疏纠疏》:“臣草疏毕,又见 体仁 罪状自明一疏,大都依傍前旨,而设词甚苦。”
分類:措辞托词
《漢語大詞典》:夸词(誇詞)
浮词。明史·薛蕙传:“夫经传纤悉之指,彼未能覩其十一,遽欲恃小慧、骋夸词,可谓不知而作者也。”
虚夸的话。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户部·西北水田:“ 孺东 ( 徐孺东 )夸词,真足为大言僨事之戒。”
分類:虚夸
《國語辭典》:口词(口詞)  拼音:kǒu cí
诉讼关系人受审时,与案情有关的陈述。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若官司拿住尔,审情真,问口词;下脑箍,使拶子。」《三国演义》第二三回:「今日天败,请听口词。」也称为「口供」、「口语」。
分類:口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