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谈词(談詞)
见“ 谈辞 ”。
《國語辭典》:说词(說詞) 拼音:shuō cí
辩解的言辞。如:「每次犯错,他总有一套说词。」亦指单方面的说法,片面之词而言。《三国演义》第七三回:「魏与吴本无雠,前因听诸葛之说词,致两家连年征战不息,生灵遭其涂炭。」
《國語辭典》:说辞(說辭) 拼音:shuō cí
1.言辞。《孟子。公孙丑》:「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
2.辩解的言辞。《列子。杨朱》:「且若以治国之能夸物,欲以说辞乱我之心,荣禄喜我之意,不亦鄙而可怜哉。」
2.辩解的言辞。《列子。杨朱》:「且若以治国之能夸物,欲以说辞乱我之心,荣禄喜我之意,不亦鄙而可怜哉。」
《漢語大詞典》:疑词(疑詞)
(1).亦作“ 疑辞 ”。表疑问语气的词。 唐 柳宗元 《复杜温夫书》:“所谓乎、歟、耶、哉、夫者,疑辞也。”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也邪通用》:“《论语》:‘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朱 注曰:‘与,疑词;也,决词。’乃古人之文则有以‘也’字为疑词者。 陆氏 《〈经典释文〉序》所谓‘邪、也弗殊’是也。”
(2).猜疑离间的话。 宋 洪迈 《容斋随笔·野史不可信》:“或云 王公 ( 王钦若 )数进疑词於上前,故 莱公 ( 寇準 )因事出之。”
(3).不确切的言词。《文献通考·经籍二十》:“《通鑑》虽幸復古,然由千有餘岁之后追 战国 秦 汉 之前则远矣,疑词误説流於人心久矣。”
(2).猜疑离间的话。 宋 洪迈 《容斋随笔·野史不可信》:“或云 王公 ( 王钦若 )数进疑词於上前,故 莱公 ( 寇準 )因事出之。”
(3).不确切的言词。《文献通考·经籍二十》:“《通鑑》虽幸復古,然由千有餘岁之后追 战国 秦 汉 之前则远矣,疑词误説流於人心久矣。”
《國語辭典》:语词(語詞) 拼音:yǔ cí
1.指语法中「述语」、「说明语」、「表语」或「谓语」。
2.词或词组的合称。可作为句子的结构成分。也作「语辞」。
2.词或词组的合称。可作为句子的结构成分。也作「语辞」。
《漢語大詞典》:夸词(誇詞)
浮词。《明史·薛蕙传》:“夫经传纤悉之指,彼未能覩其十一,遽欲恃小慧、骋夸词,可谓不知而作者也。”
虚夸的话。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户部·西北水田》:“ 孺东 ( 徐孺东 )夸词,真足为大言僨事之戒。”
虚夸的话。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户部·西北水田》:“ 孺东 ( 徐孺东 )夸词,真足为大言僨事之戒。”
分類:虚夸
《國語辭典》:口词(口詞) 拼音:kǒu cí
诉讼关系人受审时,与案情有关的陈述。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若官司拿住尔,审情真,问口词;下脑箍,使拶子。」《三国演义》第二三回:「今日天败,请听口词。」也称为「口供」、「口语」。
分類:口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