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53,分57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词峰
词话
词组
诔词
白纻词
寄词
假词
强词
动词
词吐
用词
称词
黄绢词
词约
词条
《漢語大詞典》:词峰(詞峯)
亦作“ 词峰 ”。 文词的峰峦。喻文词造诣高。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词峯云鬱,触剑石以飞扬;义壑泉奔,横玉轮而浩荡。” 唐 王勃 《上武侍极启》一:“吞九溟於笔海,若控牛涔;抗五岳於词峰,如临蚁垤。”
《國語辭典》:词话(詞話)  拼音:cí huà
1.以随笔体裁品评词句,论述词调源流及作家得失的书。体裁略如诗话。如《人间词话》。
2.一种宋、元以后民间流传的说唱文学。以散文叙事,杂以韵文咏唱。其韵文或为整齐句的诗赞,或为不整齐句的词、曲、小调。较著名者为《金瓶梅词话》。
《國語辭典》:词组(詞組)  拼音:cí zǔ
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词组成的句法单位。包括自由词组和固定词组两种。前者如「写字」、「新发展」等,后者如「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兄弟姊妹」、「如虎添翼」等。
《漢語大詞典》:诔词(誄詞)
见“ 誄辞 ”。
《國語辭典》:诔辞(誄辭)  拼音:lěi cí
志哀文字。初为表扬死者德行,以定谥号,后发展为无谥号的志哀文字。大多叙世业,以四言为句。
分類:诔文
《漢語大詞典》:白纻词(白紵詞)
乐府 吴 舞曲名。 唐 李白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诗:“时枉《白紵词》,放歌 丹阳湖 。” 徐柯 《白紵词》之三:“千觴万酌君莫辞,听吾前歌《白紵词》。”参见“ 白紵歌 ”。
分類:乐府舞曲
《國語辭典》:白纻歌(白紵歌)  拼音:bái zhù gē
乐曲名。兴起于六朝时期,流行于吴地的舞曲歌,即白纻舞歌,歌词主要是描摹白纻舞女的舞姿体态。也称为「白苧词」
分類:乐府舞曲
《漢語大詞典》:寄词(寄詞)
犹寄语。 唐 白居易 《长恨歌》:“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分類:寄语
《漢語大詞典》:假词(假詞)
见“ 假辞 ”。
《漢語大詞典》:假辞(假辭)
亦作“ 假词 ”。 托词。 明 李东阳 《南山草堂记》:“若 渊明 、 丁江 、 左叔世 假辞於折腰,寄兴於采菊。” 清 捧花生 《画舫余谭》:“ 素月 以其举止非是,假词却之。”
分類:托词
《漢語大詞典》:强词(强詞)
亦作“彊词”。 强硬有力的话。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国猷:“ 景德 中 契丹 入寇…… 寇準 力主亲征却之,然犹增岁币数十万。 庆历 中,又有无厌之求, 富弼 以彊词折之。”
亦作“彊词”。 见“ 强辞 ”。
分類:强硬有力
《漢語大詞典》:强辞(强辭)
亦作“强词”。 无理强辩之词。 宋 范仲淹 《上资政晏侍郎书》:“某方一二奉对。公曰:‘勿为强辞。’”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四折:“使不着你癩骨顽皮,逞得精神,説的强词。”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若乃 子思 、 孟軻 ,本与 荀 同源,而其强辞排斥,与他子等。”
《國語辭典》:动词(動詞)  拼音:dòng cí
表示人、物的行为、动作或事件的发生之词,如鸣、见、有、会等。从动词有无接受之对象来分,有外动词、内动词两类;从它与其他动词连用与否来分,则有一般动词与助动词两类。也称为「动字」、「谓词」。
《漢語大詞典》:词吐(詞吐)
言词谈吐。 唐 道宣 续高僧传·明律下·法砺:“当即薄引所闻,开讲律要,词吐简诣,攻难弥坚。”
分類:谈吐
《國語辭典》:用词(用詞)  拼音:yòng cí
1.使用语词。如:「言谈中用词不当,易于引生误会。」
2.使用的词语。如:「骈文的特色就是用词繁丽。」
分類:用词表达
《国语辞典》:称词(称词)  拼音:chēng cí
诉讼、打官司。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俺是个穷儒士,也索称词。」
《漢語大詞典》:黄绢词(黄絹詞)
亦作“黄绢辞”。 指优美的诗文。 唐 皇甫冉 《洪泽馆壁见故礼部尚书题诗》诗:“底事 洪泽 壁,空留黄绢词。” 唐 任华 《杂言寄杜拾遗》诗:“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绢词,吾怪异奇特借问,果然称是 杜二 之所为。” 元 耶律楚材 《继平陶张才美韵》:“援毫欲继清新句,笑我却无黄绢辞。”
分類:优美诗文
《漢語大詞典》:词约(詞約)
言词简洁。 宋 叶适 《〈胡尚书奏议〉序》:“礼部尚书 餘姚 胡公 沂 ,字 周伯 ,奏疏将百篇,词约而指要。”参见“词约指明。”
分類:简洁
《國語辭典》:词条(詞條)  拼音:cí tiáo
词典编辑所收集的辞目。也作「辞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