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评判(評判)  拼音:píng pàn
批评判定。如:「本班这次辩论会,我们请邱老师来评判。」、「他担任本届选美比赛的评判工作。」
《国语辞典》:评判人(评判人)  拼音:píng pàn rén
评定是非、胜负、优劣的人。如:「客观公正,是一位评判人应有的守则。」
《国语辞典》:评判员(评判员)  拼音:píng pàn yuán
具有专业知识与修养,在运动会或各种竞赛中担任审查成绩、裁判胜负工作的人员。如:「比赛结束,评判员宣布由甲队获得胜利。」
《國語辭典》:短长(短長)  拼音:duǎn cháng
1.短与长。《管子。乘马》:「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汉。王充《论衡。辨崇》:「家人治产,贫富息耗,寿命短长,各有远近。」
2.是非善恶。《后汉书。卷二二。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马武》:「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你这里鼓舌摇唇说短长,则俺那新媳妇在车儿上,盼不见画戟雕鞍旧日郎。」
3.意外灾祸或死亡。《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我上有老母,下无弟兄,父亲既死,就仗我一人奉养老母,万一机事不密,我有个短长,母亲无人养赡。」
4.优劣。如:「他们两个谁都不服输,就让他们一较短长,看看谁比较厉害。」《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凤止高梧,虫吟小榭;也共时人较短长。」
《國語辭典》:花判  拼音:huā pàn
旧时官员用滑稽辞语所写成的判词,称为「花判」。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三折:「你可甚端冕临三辅,调弦理万民,刬的点检他这姻缘簿,花判他这有情人,姑姑好出家人也。」
《國語辭典》:批评(批評)  拼音:pī píng
1.评论是非好坏。通常针对缺点、错误提出意见或加以攻击。《红楼梦》第一九回:「天下山水多著呢,你那里知道这些。等我说完了,你再批评。」《文明小史》第二三回:「我这门样一闹,学堂中人一定要批评我,把我从前的名声,一齐付之东流了。」
2.对文学或艺术品加以分析、比较及评价。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九出:「俺小店乃坊间首领,只得聘请几家名手,另选新篇。今日正在里面删改批评、待俺早些贴起封面来。」
《漢語大詞典》:剖裁
评判。 明 胡应麟 诗薮·六朝:“错综诸集,参伍羣言, 钟 所剖裁,似难僉允。”
分類:评判
《漢語大詞典》:评别(評别)
犹评判。 明 徐渭 《跋书卷尾》之一:“ 沈徵君 启南 画,大约如 伯阳 初生,便堪几杖,是谓稚中藏老。又如 谢道韞 ,虽是夫人,却有林下风韵,是谓秀中现雅……因知评别 启南 ,如此则真,不如此则贋。”
分類:评判
《國語辭典》:评量(評量)  拼音:píng liáng
1.评估考量。如:「每个月总公司都会派人来评量业绩。」
2.采用科学方法依据教育目标,分析研究学生学习行为的一切设施。如:「评量工作是在学期结束时才展开。」
《漢語大詞典》:平处(平處)
平等相处。《醒世姻缘传》第八三回:“题了钦差出去,凭他巡抚、巡按都是平处。”
评判裁决。汉书·杜周传:“吏民上书言便宜,有异,輒下 延年 平处復奏。” 颜师古 注:“先平处其可否,然后奏言。”《后汉书·史弼传》:“乞露臣奏,宣示百僚,使臣得於清朝明言其失,然后詔公卿平处其法。”
《漢語大詞典》:论德(論德)
(1).评判品德的高下。荀子·君道:“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韩诗外传》卷三:“王者之论德也,不尊无功,不官无德,不诛无罪。”
(2).论赞天子的功德。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輶车朱轩,怀荒振远之使,论德于外。”
《國語辭典》:诉讼(訴訟)  拼音:sù sòng
法律上指因私权不获履行、受到侵害、或其他事项争执不能解决时,请求司法机构本于司法权,依法裁判的行为。
《國語辭典》:公判  拼音:gōng pàn
1.在公开的法庭审理判决。
2.公众评断判别。
《國語辭典》:评定(評定)  拼音:píng dìng
评定等第。如:「教育评定,是对于学校的行政措施、教学设备、课程配置、教育效果等等,评定其优劣得失,以为辅导考核的依据。」
《國語辭典》:裁判  拼音:cái pàn
1.依竞赛规则,对竞赛成绩或竞赛中所发生的问题作公平的处置或评判。
2.依竞赛规则处置竞赛中所发生的问题及评断胜负的人。也称为「裁判员」。
3.法律上指审判机关对负责之案件,依相关诉讼法的正当法律程序,而认定事实及适用法律,对当事人或诉讼关系人之主张做出决定,可分为判决及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