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证 → 證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根证(根證)
根据,证据。新唐书·薛登传:“ 登 通贯文史,善议论,根证该审,与 徐坚 、 刘子玄 齐名。”新唐书·黎干传:“此经传先儒皆不言祭昊天於圆丘,根证章章,故臣谓缔止五年宗庙大祭,了无疑晦。”
分類:证据
《漢語大詞典》:博证(博證)
广泛地引用证据。 梁启超 《清朝学术概论》四:“﹝ 炎武 研究之方法﹞二曰博证……盖 炎武 研学之要诀在是,论一事必举证,尤不以孤证自足,必取之甚博,证备然后自表其所信。”
《國語辭典》:查无实据(查無實據)  拼音:chá wú shí jù
经过调查后找不出确实的證据。《歧路灯》第一○一回:「那两个差头,白白的又发了一注子大财,只以『查无实据』禀报县公完事。」
《漢語大詞典》:单文孤证(單文孤證)
仅有的证据。意谓不足凭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涑水:“考 服虔 之説,又与俗符,贤於 杜氏 单文孤证矣。”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顾吴羹通副:“居今之世,而尚论三千年以上之经史疑义,輒据己説臆断,与夫单文孤证,輒曰古人之事如是如是。呜呼,岂易言哉!” 鲁迅 《二心集·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录寄贵刊,希为刊载,一以略助多闻,二以见单文孤证,是难以‘必定’一种史实而常有‘什么疑义’的。”
《漢語大詞典》:的证(的證)
确凿的证据。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绛灌:“《史》《汉》外戚《竇皇后传》,实书 絳侯 灌将军 ,此最的证也。” 清 任泰学 《质疑·经义》:“然《公羊传》:‘师出不正反,战不正胜也。’ 何休 注:‘不正,自谓出当復反。’亦正训预期之的证。” 章炳麟 《与吴稚暉谈苏报案书》:“及巡捕抵门,他人犹未知 明震 与 美 领事磋商事状,足下已先言之,非足下与 明震 通情之的证乎?”
分類:确凿证据
《漢語大詞典》:存据(存據)
(1).存留证据。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募家丁》:“中保等务查真正姓名,花押存据,以免后日之患。”
(2).存款的单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每张上都列着所寄的东西,也有田产房契的,也有银行存据的,也有金珠宝贝的。”
《漢語大詞典》:杞宋无徵(杞宋無徵)
《论语·八佾》:“子曰:‘ 夏 礼吾能言之, 杞 不足徵也; 殷 礼吾能言之, 宋 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后称事情缺乏证据为“杞宋无徵”。
《國語辭典》:杞宋无徵(杞宋無徵)  拼音:qǐ sòng wú zhēng
比喻事情證据不足。语本《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國語辭典》:求證  拼音:qiú zhèng
1.寻求證据。如:「根据警方求證的结果,这件命案应该另有共犯。」
2.求得證实。如:「你如果不信,可亲自向他求證。」「这不过是我的假设,并未经过求證。」
《漢語大詞典》:内证(内證)
考证用语。指资料本身内部的证据。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简单地谈谈〈诗经〉》:“古人说 孔子 删,虽然不一定就是 孔子 ,也不一定就是 孔子 一个人,但是经过删改的东西,这形式音韵的统一就是它的内证。”
《漢語大詞典》:示样(示樣)
显明的证据。《元典章·吏部六·司吏》:“有钱告状者,自与粧饰,词语虚揑,情虽理由曲而亦直。无钱告状者,虽有情理,或与之削去紧关事意,或与之减除明白示样,百般调弄,起灭词讼。由是,讼庭日见繁冗。”
分類:显明证据
《漢語大詞典》:碻据(碻據)
真实可靠的证据。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海山记》中 隋煬帝 《望江南》八闋,或云 柯古 所託,亦无碻据。”参见“ 确据 ”。
《漢語大詞典》:确据(確據)
真实可靠的证据。《好逑传》第九回:“侄女既要讨没趣到底,我便去访个确据来,看侄女再有何説!”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起赃》:“夫强盗,必须以贜为确据。” 邹鲁 《中国同盟会》:“凡反正之官,必将其官印文书,及具有永远降伏誓表,送到军队之前,始为反正之确据。”
《國語辭典》:确證(確證)  拼音:què zhèng
明显而确切的證据。如:「这件案子因目前还没有确證,所以仍呈现胶著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