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访议(訪議)
(1).咨询,谋议。 汉 贾谊 新书·官人:“知足以为礲礪,行足以为辅助,仁足以访议。” 唐 韩愈 《复仇状》:“今陛下垂意典章,思立定制,惜有司之守,怜孝子之心,示不自专,访议羣下。”
(2).依据义理。访,通“ 放 ”;议,通“ 义 ”。战国策·赵策二:“诗云:‘服难以勇,治乱以知,事之计也。立傅以行,教少以学,义之经也。循计之事,失而不累;访议之行,穷而不忧。’” 吴师道 补正:“‘访义’,又疑‘放义’,谓放於义也。” 诸祖耿 汇考:“ 吴师道 又疑访议当作放义,与循计句并承上文而言,於义亦得。”一说,义为征询意见。 吴师道 补正:“循计谋之事,虽有故失而无累。访谋议之行,虽有穷急而不忧。”
《漢語大詞典》:访论(訪論)
探讨各种论说。 汉 赵岐 《〈孟子〉题辞解》:“或有温故知新,雅德君子,矜我劬瘁,睠我皓首,访论稽古,慰以大道。”
分類:探讨论说
《漢語大詞典》:访泊(訪泊)
探问泊舟之处。 南朝 宋 鲍照 《游思赋》:“指烟霞而问乡,窥林屿而访泊。” 钱振伦 注引广韵:“舟附岸曰泊。” 唐 高适 《东征赋》:“越 龟山 而访泊,入渔浦而待潮。”
分類:探问泊舟
《國語辭典》:访谒(訪謁)  拼音:fǎng yè
拜访。如:「为了得到大家的支持,必须先做些访谒的工作。」
分類:访问请见
《漢語大詞典》:究访(究訪)
查访。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王乐仙得道:“某於十洲三岛究访,并无此人名籍;后检 蓬莱 謫籍中,始见其名氏乡里也。”
分類:查访
《國語辭典》:家访(家訪)  拼音:jiā fǎng
家庭访问。如:「卫生单位派出医疗人员进行家访,鼓励老年人做定期健康检查。」
《国语辞典》:专访(专访)  拼音:zhuān fǎng
就某一特定人或事所做的专程探访。如:「人物专访」。
分类:定人探访
《漢語大詞典》:访族(訪族)
探望亲族。 明 文徵明 《送族弟彦端还衡山》诗:“ 彦 字 诸孙 端 甫良 ,秋风访族自 衡阳 。”
分類:探望亲族
《漢語大詞典》:访世(訪世)
谓隐居的人出仕。 唐 卢纶 《过楼观李尊师》诗:“访世山空在,观棋日未斜。”
分類:隐居出仕
《漢語大詞典》:访募(訪募)
访求征募。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序:“﹝帝﹞乃访募天下,有能得 犬戎 之将 吴将军 头者,购黄金千鎰,邑万家,又妻以少女。”
分類:访求征募
《漢語大詞典》:访谋(訪謀)
谋议。《周礼·春官·保章氏》“访序事” 唐 贾公彦 疏:“云访序事者,谓事未至者,预告王访谋今年天时占相所宜,次叙其事,使不失所也。”
分類:谋议
《漢語大詞典》:访览(訪覽)
寻访、游览。 宋 苏轼 《与康公操都官书》之一:“二 浙 处处佳山水,守官殊可乐,乡人之至此者絶少。举目无亲故,而 杭 又多事,时投餘隙,輒出访览,亦自可卒岁也。”
分類:寻访游览
《漢語大詞典》:访婚(訪婚)
求婚。晋书·礼志下:“ 穆帝 升平 元年,将纳皇后 何氏 ……﹝纳采时﹞主人曰:‘皇帝嘉命,访婚陋族,备数采择。’”
分類:求婚
《漢語大詞典》:访圭(訪珪)
比喻访求有美德的人。南史·张充传:“虽復玉没於访珪之辰,桂掩於搜芳之日,汎滥於渔父之游,偃息於卜居之会。”
《漢語大詞典》:借访(借訪)
犹言拜访,访问。“借”为表敬之辞。《艺文类聚》卷七九引 南朝 宋 谢灵运 《江妃赋》:“承嘉约於往昔,寧更贰於在今。儻借访於 交甫 ,知斯言之可諶。”南史·褚伯玉传:“近故要其来此,冀慰日夜。比谈讨芝桂,借访荔萝,若已窥烟液,临沧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