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45,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添设
一设
设弧
供设
设用
设意
设文
设罝
设会
设诚
设主
设谋
设利
设监
罗设
《漢語大詞典》:添设(添設)
增设;增添。《元典章·朝纲一·省部减繁格例》:“今后各衙门添设令译史人等,如经都省许准已有俸例,自吏部准补月日为始支付。”《水浒传》第一○六回:“ 王庆 闻知我兵到了,特於这 隆中山 北麓,新添设雄兵二万。” 清 昭梿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是夜於营外添设号火,散放马匹,仍作疑兵。”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正音书院》:“官民上下言语不通,必使胥吏从中代为传递,於是添设假借,百病丛生,而事理之貽误多矣。”
《骈字类编》:一设(一设)
唐书常山王承乾传使我有天下将数万骑到金城然后解发委身思摩当一设顾不快耶
《國語辭典》:设弧(設弧)  拼音:shè hú
弧,木弓。古人生男孩就在门的左边挂设木弓。《礼记。内则》:「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故后世称男子生日为「设弧」。
《漢語大詞典》:供设(供設)
设置;陈设。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地之行:“供设饮食,候视疢疾,所以致养也。”北史·尒朱文略传:“尝邀 平秦 、 武兴 、 汝南 诸王至宅,供设奢丽,各有赠贿。”
分類:设置陈设
《漢語大詞典》:设用(設用)
(1).使用;花费。管子·七臣七主:“故设用无度,国家踣,举事不时,必受其菑。”
(2).施用,实行。 汉 东方朔 《答客难》:“ 太公 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於 文 武 ,得信厥説。”
《漢語大詞典》:设意(設意)
立意;命意。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先帝以聦明圣智之资,疾頽靡之俗,将以纲纪四方,追迹 三代 。今观其设意,本非 汉 唐 之君所能髣髴也。” 宋 陆游 《跋南城吴氏〈社仓书楼诗文〉后》:“筑书楼,用为子孙讲习之地,其设意深远,流俗殊未易测也。” 明 李东阳 《〈会试录〉序》:“设意造语,争奇鬪博,惟陈言之务去,而正气或不充。”
分類:立意
《漢語大詞典》:设文(設文)
谓借助天象以自警惕。晏子春秋·谏上十八:“今君若设文而受諫,謁圣贤人,虽不去彗,星将自亡。” 吴则虞 集释:“ 陶鸿庆 云:‘设,犹假也,文谓天象……此承上文“詔之妖祥,以戒不敬”,言君当假以自警耳。’案,此句当作‘设文受諫而謁圣贤人’,文义始顺。”
《漢語大詞典》:设罝(設罝)
张设捕兔的网具。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一:“伐木清江湄,设罝守毚兔。”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三:“设罝守毚兔,垂钓伺游鳞。”
分類:张设网具
《漢語大詞典》:设会(設會)
(1).谓做佛事,举行法会。 南朝 梁 沈约 《南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至二十日,便絶不復进饮粥;至二十二日,令请相识众僧设会,意似分别。” 南朝 梁简文帝 《四月八日度人出家愿文》:“弟子 萧纲 ,以今日建斋设会,功德因缘,归依十方尽虚空界。”
(2).举行朝会。新唐书·礼乐志四:“皇帝降北陛以入,东、西位者出。设会如正、至,刺史、蕃客入门,皆奏乐如上公。”
《漢語大詞典》:设诚(設誠)
存心忠厚。 汉 董仲舒 《贤良策二》:“愿陛下因用所闻,设诚於内而致行之,则三王何异哉。” 清 尹会一 《答江太守书》:“惟祝内心常存,设诚致行,要於可久。”
分類:存心忠厚
《漢語大詞典》:设主(設主)
设立所祭之神、鬼的牌位。礼记·月令“﹝季夏之月﹞中央土……其祀中霤” 汉 郑玄 注:“祀中霤之礼,设主於牖下。” 元 揭傒斯 《增城三皇庙记》:“ 广州 之 增城 未置庙,岁春秋有司设主寄祀丛祠中。” 清 戴名世 《曲阜县圣庙塑像议》:“ 三代 以前,天子诸侯之庙皆有主;至於乡大夫士之家,颇不设主--或束帛以依神,或结茅而为菆--无有所为像设也。”
分類:设立牌位
《漢語大詞典》:设谋(設謀)
出谋划策;用计。礼记·少仪“军旅思险隐情以虞” 唐 孔颖达 疏:“言军旅行处,思其险阻之地,出奇设谋,以覆败前敌。”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诗案》:“属草虽由不肖,设谋实出恩臺。”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不合设谋奸骗,后来又不合谋害这妇人性命。”
《漢語大詞典》:设利(設利)
(1).给予财利。战国策·秦策四:“ 智氏 见伐 赵 之利,而不知 榆次 之祸也; 吴 见伐 齐 之便,而不知 干隧 之败也。此二国者,非无大功也,设利於前,而易患於后也。”韩非子·奸劫弑臣:“故善为主者,明赏设利以劝之,使民以功赏,而不以仁义赐。”汉书·张骞传:“其北则 大月氏 、 康居 之属,兵彊,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颜师古 注:“设,施也。施之以利,诱令入朝。”
(2).谋利。汉书·匡衡传:“今天下俗贪财贱义……苟合徼幸,以身设利。”
(3).佛教语。即舍利。 明 宋濂 《大夫界寺住持白庵禅师行业碑铭》:“停龕六旬,始行荼毗之法,视其皃如生,数珠齿牙不坏於火;设利、罗无等,观者竞取之而去。”参见“ 舍利 ”。
《國語辭典》:舍利  拼音:shè lì
佛教修行者遗体焚化之后,所结成的珠状或块状的颗粒。其色有三种,骨为白舍利,发为黑舍利,肉为赤舍利。为梵语śarīra的音译。它象徵修行者在戒、定、慧的成就。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迦毕试国》:「曷逻怙罗恐王珍贵舍利,追悔前恩,疾往伽蓝,登窣堵波,至诚所感,其石覆钵自开,安置舍利,已而疾出,尚拘衣襟。」《西游记》第八回:「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也称为「舍利子」。
《漢語大詞典》:设监(設監)
安放盛水的大盆。监,通“ 鑑 ”。 唐 韩愈 《明水赋》:“夜寂天清,烟消气明,桂华吐耀,兔影腾精。聊设监以取水,伊不注而能盈。”
分類:安放盛水
《骈字类编》:罗设(罗设)
道德指归论寂然荡荡无所不图恍惚之罗设而无状之网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