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讽经(諷經)  拼音:fèng jīng
朗诵佛经。如:「每天经过庙前都会听到讽经的声音。」
《骈字类编》:夜讽(夜讽)
唐 韩愈 答孟郊 朝餐动及午,夜讽恒至卯。
《漢語大詞典》:讽呗(諷唄)
诵念佛经。新唐书·王缙传:“禁中祀佛,讽唄斋薰,号‘内道场’。” 清 陈维嵩 《万年欢·赠宋子犹先生七十次朱致一原韵》词:“菰芦景略谁知,向窗前讽唄,肆上丸药。”
《國語辭典》:讽读(諷讀)  拼音:fèng dú
诵读。南朝梁。钟嵘 诗品序:「余谓文制本须讽读,不可蹇碍,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
分類:诵读
《国语辞典》:讽谕诗(讽谕诗)  拼音:fèng yù shī
用来讽刺当时政治或社会,以晓谕当政者或社会大众觉悟的诗歌。如唐白居易即善作此类诗。
《漢語大詞典》:讽喻(諷喻)
见“ 讽諭 ”。
分類:讽喻
《國語辭典》:讽谕(諷諭)  拼音:fèng yù
讽谏告谕。《文选。班固。两都赋序》:「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
《國語辭典》:传讽(傳諷)  拼音:chuán fèng
传抄诵读。《新唐书。卷一七四。元稹传》:「稹尤长于诗,与居易名相埒,天下传讽,号『元和体』。」
分類:传诵
《漢語大詞典》:讽书(諷書)
背书。汉书·艺文志:“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文字:“古者,十年入小学,学书计,十七能讽书九千字,乃得为史。”
分類:背书
《漢語大詞典》:讽兴(諷興)
借物起兴以讽喻。 唐 元稹 《授张籍秘书郎制》:“《传》云:‘王泽竭而诗不作。’又曰:‘采诗以观人风。’斯亦警予之一事也。以尔 籍 雅尚古文,不从流俗,切磨讽兴,有助政经。”
分類:起兴讽喻
《漢語大詞典》:讽劝(諷勸)
讽喻劝勉。后汉书·班固传上:“ 固 感前世 相如 、 寿王 、 东方 之徒,造构文辞,终以讽劝,乃上《两都赋》,盛称 洛邑 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论。”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呼梦么》:“其家人忧之,请以 陆生 事演成《梦呼么》十有六折,以资讽劝。” 朱自清 《国文教学·论朗读》:“作者在清华大学一个集会里也试过 浑家先生 的《奉劝大爷》(二十五年二月三日《立报》),那是讽劝 胡汉民 先生的。”
分類:讽喻劝勉
《漢語大詞典》:讽玩(諷翫)
亦作“ 讽玩 ”。 讽诵玩味。陈书·江总传:“好学,能属文,於五言七言尤善;然伤於浮艳,故为 后主 所爱幸。多有侧篇,好事者相传讽翫。”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序》:“曩过 伦敦 使馆,见 曾侯 案上有是书,讽玩数周,心益异之。”
《漢語大詞典》:讽讥(諷譏)
讽谏。 宋 王安石 《谢翰林学士表》:“学士职亲要地,而以讨论讽讥为官。”
分類:讽谏
《漢語大詞典》:讽论(諷論)
讽喻议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而《集灵》诸赋,偏浅无才,故知长於讽论,不及丽文也。”北史·恩幸传·和士开:“ 士开 见人将加刑戮,多所营救,既得免罪,即令讽论,责其珍宝,谓之赎命物。”
分類:讽喻议论
《漢語大詞典》:讽籀(諷籀)
讽读。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学僮十七已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
《漢語大詞典》:讽切(諷切)
讽喻切责。晋书·傅咸传:“ 咸 復与 骏 笺讽切之。 骏 意稍折,渐以不平。”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尹凤岐诗讽时事:“ 尹凤岐 先生在翰林,好作诗讽切时事。” 章炳麟 《〈革命军〉序》:“嗟乎!世皆嚚昧而不知话言,主文讽切,勿为动容。”
分類:讽喻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