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简讼(簡訟)
谓使刑狱讼事减少。 明 刘基 《书苏伯修御史〈断狱记〉后》:“僕尝往观於牧民之以简讼名者,之其庭,草生於阶,视其几,尘积於牘。”
《漢語大詞典》:纷讼(紛訟)
犹聚讼。《魏书·张普惠传》:“遂使勋亲怀屈,幽显同寃,纷讼弥年,莫之能息。”
《漢語大詞典》:速讼(速訟)
招致诉讼。 清 屈大均 《书叶氏女事》:“於是 梦莲 速讼,有司者不知婚姻之律,判使成婚。”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丽品》:“嗣余就馆 崇川 ,闻为无良速讼,移家 维扬 。”
分類:招致诉讼
《漢語大詞典》:诬讼(誣訟)
虚构事实,提起诉讼。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其子方佐人诬讼,急自往呼之归。”
《漢語大詞典》:断讼(斷訟)
审理案件。韩非子·内储说上:“ 李悝 断讼以射, 宋 崇门 以毁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郊祀必洞於礼,戎事必练於兵,田穀先晓於农,断讼务精於律。”
《漢語大詞典》:讼声(訟聲)
(1).歌颂之声。 汉 焦赣 《易林·否之大有》:“家给人足,讼声并作,四夷宾服,干戈囊阁。” 唐 李白 《赠范金乡》诗之二:“游子覩嘉政,因之听讼声。”
(2).讼诉之声。 元 贡师泰 《寄王鲁川推官》诗:“公庭草緑讼声稀,时见双双蛺蝶飞。”
分類:歌颂
《漢語大詞典》:讼鹿(訟鹿)
列子·周穆王:“ 郑 人有薪於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者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詎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后以“讼鹿”为计较名利得失之典。 宋 宋祁 《昼寝》诗:“梦柯向费论荣辱,讼鹿何烦竞有无。”
《漢語大詞典》:讼谍(訟諜)
即讼牒。 元 方回 《送刘都事五十韵》:“与人素寡合,况又畏讼谍。”参见“ 讼牒 ”。
《國語辭典》:讼牒(訟牒)  拼音:sòng dié
诉状的旧称。《宋史。卷三一。高宗本纪八》:「乙卯,初置临安府左右厢官,分掌讼牒。」
分類:诉状
《漢語大詞典》:阴讼(陰訟)
因纵欲淫荡等事而引起的争吵不和。周礼·地官·媒氏:“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 郑玄 注:“阴讼,争中冓之事以触法者。”左传·成公八年“凡诸侯嫁女,同姓媵之,异姓则否” 晋 杜预 注:“必以同姓者参骨肉至亲,所以息阴讼。”
《漢語大詞典》:讼氓(訟氓)
诉讼之民。 宋 陆游 《秋怀》诗:“讼氓满庭闹如市,吏牘围坐高于城。”
分類:诉讼
《漢語大詞典》:讼铃(訟鈴)
旧时为了表示愿意听取人民的冤情,悬于官府大门外,让上诉者敲击的铃。 宋 强至 《送宣州太守沉司封》诗:“讼铃閒郡阁,吟笔动江楼。”
《漢語大詞典》:讼矢(訟矢)
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於朝,然后听之。” 郑玄 注:“使讼者两至。既两至,使入束矢,乃治之也。不至,不入束矢,则是自服不直者也。”后以“讼矢”指诉讼。 宋 宋祁 《提刑使者还嘉州》诗:“讼矢久已閒,农坻矧就绪,岁晏亟言旋,无为负延佇。”
分類:诉讼
《漢語大詞典》:讼疏(訟疏)
上奏章控告他人。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然 冯 ( 冯拯 )一生常追悔,不合讼疏於 寇 。” 清 宋徵舆 《参军行》:“朝廷颇轻死事功,翻疑讼疏多雷同。”
《漢語大詞典》:讼源(訟源)
造成诉讼案件的根源。易·讼“讼不可成也” 唐 孔颖达 疏:“若能谦虚退让,与物不竞,即此是闭塞讼之根源,使讼不至也;今不能如此,是不闭塞讼源,使讼得至也。” 元 张养浩 《牧民忠告·弭讼》:“如此则讼源可清,而民间浇薄之俗庶几乎復归於厚矣。”
《漢語大詞典》:氓讼(甿訟)
百姓的诉讼案件。 唐 韦应物 《新理西斋》诗:“方将甿讼理,久翳西斋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