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19,分95页显示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典论
序论
微论
平论
激论
究论
覈论
论友
论处
庭论
拟论
论举
论格
达论
放论
《漢語大詞典》:典论(典論)
经典论著。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秣厎补罗国:“又製俗书数十餘部,非斥先进所作典论。”
分類:经典论著
《國語辭典》:序论(序論)  拼音:xù lùn
1.序言、序文。
2.序和论。指引言和评论。《宋书。卷六九。范晔传》:「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
3.依次论列。宋。曾巩 新序。目录序:「刘向所集次新序三十篇,……臣既考正其文字,因为其序论。」
《漢語大詞典》:微论(微論)
(1).犹微说。 汉 王充 论衡·对作:“况论衡细説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辩照是非之理,使后进晓见然否之分,恐其废失,著之简牘。”
(2).犹言不用说,不要说。 严复 《原强》:“使 中国 而为如是之 中国 ,则当日 中东 之事,微论败也,就令边衅不开,开而倖胜,然而自有识之士观之,其为忧乃愈剧。”
分類:不用说
《漢語大詞典》:平论(平論)
(1).指泛泛无所谓的言论。吕氏春秋·贵直:“﹝ 孤援 ﹞哀社稷与民人,故出若言,出若言非平论也,将以救败也。”若言,此言。
(2).评论。《后汉书·霍谞传》:“ 諝 与 光 骨肉,义有相隐,言其寃滥,未必可谅,且以人情平论其理。”隋书·徐孝肃传:“每有争讼,皆至 孝肃 所平论之。”
《国语辞典》:激论(激论)  拼音:jī lùn
激烈的言论。如:「他喜欢发表激论。」
分类:激烈言论
《漢語大詞典》:究论(究論)
研究讨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鉴识:“因与诸尚书言 孙 吴 用兵本意,遂究论,举坐无不咨嗟。”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二:“明堂古盛典,繇祖宗来暨 神考 ,究论弗及成。今赖卿力,俾朕获继先志。” 清 吴敏树 《与篠岑论文派书》:“然弟岂区区以侍郎之言为枉,而急自明哉?惜乎不及与 功甫 究论之耳。” 章炳麟 《辨诗》:“词已失其律度,南北曲復曼衍不可究论,然叶音宜以官韵为準。”
分類:究讨讨论
《漢語大詞典》:覈论(覈論)
1.深刻的言论。后汉书·郭太传:“ 林宗 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覈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 李贤 注:“覈,犹实也。”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恐辞辨虽巧,难可俱通,又非所望於覈论也。”
2.深刻评议。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元年:“ 子将 者, 训 之从子 劭 也,好人伦,多所赏识,与从兄 靖 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题,故 汝南 俗有月旦评焉。”
《漢語大詞典》:论友(論友)
讨论问题的朋友。 李大钊 《再论新亚细亚主义》:“一九一九年元旦,我作《大亚细亚主义与新亚细亚主义》一文,在《国民杂志》第一卷第二号发表。论友 高承元 君不弃,著论驳之。”
《國語辭典》:论处(論處)  拼音:lùn chǔ
判定处分。如:「经过人事评审会议的讨论,拟以免职论处!」
《漢語大詞典》:庭论(庭論)
在朝廷上当众评议。庭,通“ 廷 ”。 宋 陈亮 《王珪确论如何》:“一日, 太宗 以 王珪 善人物,使之庭论诸公之才。”
《漢語大詞典》:拟论(擬論)
(1).指拟立为太子之说。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初, 文帝 与 平原侯 植 并有拟论, 文帝 曲礼事 彧 。”
(2).科学上有待证明的假设。 李四光 《跟着中国科学翻了身的地质学》:“一切科学的活动,必须在理论或拟论的指导下进行。”
《漢語大詞典》:论举(論舉)
选拔推举。论,通“ 抡 ”。《荀子·成相》:“ 天乙 汤 ,论举当,身让 卞随 、举 牟光 。”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一“论臣”:“荀子·成相篇云:‘ 天乙 汤 ,论举当。’论举即选举也。”
分類:选拔推举
《韵府拾遗 陌韵》:论格(论格)
戴复古诗辨玉先辨石论诗先论格诗家体固多文章有正脉
《漢語大詞典》:达论(達論)
通常的议论。 三国 魏 曹植 《与吴季重书》:“夫君子而不知音乐,古之达论谓之通而蔽。”
分類:议论
《漢語大詞典》:放论(放論)
高谈阔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论:“ 庄子 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 聂绀弩 《从沈从文笔下看鲁迅》:“臧否人物,放论文章。”
分類:高谈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