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推说(推說)  拼音:tuī shuō
1.推论。《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先是辽东高庙、长陵高园殿灾,仲舒居家推说其意。」《朱子语类。卷六五。易。纲领上之上》:「止缘万事不离乎阴阳,故因阴阳中而推说万事之理。」
2.藉故推托。《水浒传》第一八回:「天幸撞在我手里。我只推说知县睡著,且教何观察在县对门茶坊里等我。」《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卫朝奉却是得了便宜的,如何肯便与他赎,推说:『当初准与我时,多是些败落房子。』」
《漢語大詞典》:论疏(論疏)
论述和注解。 梁启超 《南海康先生传》第三章:“彼时所译者,皆初级普通学,及工艺、兵法、医学之书,否则 耶苏 经典论疏耳,於政治哲学,毫无所及。”
分類:论述注解
《國語辭典》:汎论(汎論)  拼音:fàn lùn
一般性或广泛性的论说。如:「这篇文章只是汎论,若想深入探讨,还需要更多相关资料。」
《國語辭典》:泛论(泛論)  拼音:fàn lùn
总论。《三国志。卷五二。吴书。诸葛瑾传》:「泛论物理,因以己心遥往忖度之。」
《國語辭典》:概论(概論)  拼音:gài lùn
总括其意旨而论其大要。如:「国学概论」、「文学概论」。
分類:概括论述
《国语辞典》:群芳谱(群芳谱)  拼音:qún fāng pǔ
书名。明王象晋撰,三十卷。论述蔬果、茶、药、花木等物。全名为《二如堂群芳谱》。清康熙间,汪显等人奉敕增广为一百卷,称为《广群芳谱》。
《国语辞典》:书谱(书谱)  拼音:shū pǔ
书名。唐代孙过庭撰,二卷。论述正书、草书的笔法章法精到入微。现存其手书真迹一卷,题为「书谱卷上」。
《國語辭典》:八书(八書)  拼音:bā shū
书为《史记》五种体例之一:有礼书、乐书、律书、历书、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平准书八篇,总称为「八书」,其内容记载典章制度沿革,后世正史多改称为「志」。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故本纪以述皇王,列传以总侯伯,八书以铺政体,十表以谱年爵。」
《漢語大詞典》:论言(論言)
论述,谈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论:“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钧之未覩厥容貌,则论言弟子籍,出 孔氏 古文近是。”
分類:论述谈论
《國語辭典》:铨叙(銓敘)  拼音:quán xù
1.考核官员的资历、功绩等,以定其官职的等第和升贬。《晋书。卷八六。张轨传》:「征西大将军亮上疏,言陈寓等冒险远至,宜蒙铨叙,诏除寓西平相。」
2.批评议论而排次第。南朝宋。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
《漢語大詞典》:天论(天論)
犹天理。礼记·王制:“凡制五刑,必即天论。” 郑玄 注:“必即天论,言与天意合。” 陆德明 释文:“论音伦,理也。”
论天,论述天道。
《國語辭典》:推论(推論)  拼音:tuī lùn
推求讨论。《孔子家语。卷二。致思》:「陈说其间,推论利害。」《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朗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帝每与夏推论书传,未尝不终日也。」
《國語辭典》:总论(總論)  拼音:zǒng lùn
绪论。为论述总纲的文字。《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巩进太祖总论。」
《漢語大詞典》:圣论(聖論)
帝王和圣人的论述。 汉 班固 《典引序》:“臣 固 常伏刻诵圣论,昭明好恶,不遗微细,缘事断谊,动有规矩。”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愿安百禄,以光休宠”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 《管辂别传》:“自 旦 至今,听采圣论,未有之一分,安可注也!”
《国语辞典》:乐论(乐论)  拼音:yuè lùn
荀子篇名。论述音乐和人生的关系,以为音乐能提高道德修养,有教化人心和移风易俗的作用。
《漢語大詞典》:陈政(陳政)
谓论述政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陈政,则与议説合契;释经,则与传注参体;辨史,则与赞评齐行;銓文,则与叙引共纪。” 周振甫 注:“ 刘勰 把述经叙理曰论,为四体;一是论政治,二是论经文,三是论史,四是论文。”
分類:论述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