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观讳
鸟名
《漢語大詞典》:干讳(干諱)
触犯忌讳。 汉 东方朔 《七谏·谬谏》:“愿承閒而效志兮,恐犯忌而干讳。”
《漢語大詞典》:辟讳(辟諱)
避讳。《左传·成公十四年》“婉而成章” 晋 杜预 注:“婉,曲也。谓曲屈其辞,有所辟讳,以示大顺,而成篇章。”
分類:避讳
《骈字类编》:前讳(前讳)
公羊宋公慈父卒传何以不书葬盈乎讳也注襄公本以背殡不书其父葬至襄公身书葬则嫌霸业不成所覆者薄故复使身不书葬明当以前讳除背殡以后讳加微封
《漢語大詞典》:月讳(月諱)
指月内应禁忌的事情。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曝牀荐席,及忌盖屋……俗人月讳,何代无之,但当矫之归于正耳。”
《漢語大詞典》:以言为讳(以言爲諱)
谓人们把说话当作忌讳。形容统治阶级对言论箝制之严。《汉书·梅福传》:“间者愚民上疏,多触不急之法,或下廷尉,而死者众。自 阳朔 以来,天下以言为讳,朝廷尤甚。” 颜师古 注:“妨人之口,法禁严切。”
《漢語大詞典》:抑讳(抑諱)
隐瞒。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并奏 应琚 贪功啟衅,掩败为捷,不令 傅灵安 与闻边务及抑讳阵亡将吏各状。 应琚 恐。”
分類:隐瞒
《漢語大詞典》:转喉触讳(轉喉觸諱)
谓一说话或一写文章就触犯忌讳。 唐 韩愈 《送穷文》:“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转喉触讳。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孟浩然》:“ 孟浩然 诗:‘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疎。’ 唐玄宗 闻之,曰:‘卿自弃朕,朕何尝弃卿。’ 孟贯 诗:‘不伐有巢树,多移无主花。’ 周世宗 闻之,曰:‘朕伐叛弔民,何谓有巢无主?’二子正坐诗穷,所谓转喉触讳。”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难言之矣,一傅众咻,转喉触讳,岂止此哉。”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忌用“哉”字》:“按文字避忌,至禁用‘哉’字,真所谓转喉触讳者矣。”
《國語辭典》:直言不讳(直言不諱)  拼音:zhí yán bù huì
直述其事,无所避讳。《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你既专诚问我,我便直言不讳。」《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慕政直言不讳责备他。」也作「正言不讳」。
分類:直言不讳
《國語辭典》:直言无讳(直言無諱)  拼音:zhí yán wú huì
直接说明,无所隐讳。《晋书。卷七五。范汪传》:「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也作「正言不讳」。
分類:直率隐讳
《漢語大詞典》:直认不讳(直認不諱)
直截了当承认,毫不迴避隐瞒。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 马子畦 一犯即现获之 黄福 诡名,亦经质讯明确,直认不讳。”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徵信录》:“ 彭 为革党侦探领袖,当即直认不讳,大駡 瑞 为国贼。” 陈独秀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这几条罪案,本社同人当然直认不讳。”
《漢語大詞典》:无所忌讳(無所忌諱)
没有什么顾虑。 宋 种放 《退士传》:“《皮氏文藪》、 陵氏 丛书,皆句句明白。剔姦塞回,无所忌讳。”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毛德昭 ﹞喜大駡剧谈。 绍兴 初,招徠,直諫无所忌讳。”
分類:什么顾虑
《分类字锦》:毋讳忠字(毋讳忠字)
宋史韩世忠传世忠尝戒家人曰我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
分类:
《國語辭典》:无庸讳言(無庸諱言)  拼音:wú yōng huì yán
不需要忌讳,直接说出。如:「无庸讳言,他是本公司最优秀的人才。」
《國語辭典》:无可讳言(無可諱言)  拼音:wú kě huì yán
没有可以忌讳掩饰的,可以坦白说出。如:「事实俱在,无可讳言,这个计画的确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