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讳隐(諱隱)
回避隐瞒。魏书·杨昱传:“ 灵太后 尝从容谓 昱 曰:‘自薄德化不能感亲姻,在外不称人心,卿有所闻,慎勿讳隐。’” 宋 洪迈 《夷坚丙志·饶氏妇》:“妾有过,则对主人显言,虽数十里外田畴出纳为欺亦即日举白,无一讳隐。”
《韵府拾遗 寝韵》:讳审(讳审)
颜氏家训近有一士讳审而与沈氏交结沈与其书名而不姓此非人情也
《漢語大詞典》:称讳(稱諱)
称呼名字。《孔子家语·哀公问政》:“昔者 文王 之祭也,事死如事生,思死而不欲生,忌日则必哀,称讳则如见亲。”
分類:称呼名字
《漢語大詞典》:问讳(問諱)
古礼,初至人家,先问以祖先名讳,以免触犯。礼记·曲礼上:“入门而问讳。”
《漢語大詞典》:空讳(空諱)
毫无根据的忌讳。 汉 王充 论衡·四讳:“有空讳之言,无实凶之效,世俗惑之,误非之甚也。”
《漢語大詞典》:讳匿(諱匿)
隐匿;藏匿。《杂事秘辛》:“故大将军 乘氏 忠侯 商 所遗少女,有贞静之德,流闻禁掖。其与 姁 诣 商 第,周视动止,审悉幽隐。其毋讳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公平生喜庇吏役,虽受賕骫法,亦一一曲为讳匿。” 王旡生 《中国三大小说家论赞》:“嗟乎嗟乎!天下有过人之才人,遭际浊世,抱弥天之怨,不得不流而为厌世主义,又从而摹绘之,使并世者之恶德,不能少自讳匿者,是则 王氏 著书之苦心也。”
分類:隐匿藏匿
《漢語大詞典》:讳亡(諱亡)
谓忌言亡国。 汉 刘向 说苑·正谏:“ 茅焦 至前,再拜謁,起,称曰:‘臣闻之,夫有生者不讳死,有国者不讳亡。讳死者不可以得生,讳亡者不可以得存。’”
分類:亡国
《國語辭典》:内讳(內諱)  拼音:nèi huì
1.隐而不言国内或家内之恶。《公羊传。宣公元年》汉。何休。解诂:「有母言如者,缘内讳,无贬公文。」
2.妇女的名讳。《晋书。卷七五。王湛传》:「内讳不出门,馀无所讳。」
《漢語大詞典》:凶讳(凶諱)
讣告,死讯。 晋 陆云 《吊陈伯华书》:“自闻凶讳,痛心割裂。”
分類:讣告死讯
《国语辞典》:犯忌讳(犯忌讳)  拼音:fàn jì hui
触犯他人的忌讳。
《漢語大詞典》:御讳(御諱)
皇帝的名字。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二·不避庙讳:“ 唐 避 太宗 御讳,率改‘世’曰‘代’。”
分類:名字帝王
《漢語大詞典》:讳所(諱所)
指死难之地。 明 王绅 《滇南恸哭记》:“遂遇害,时为腊月二十四日未申时……讳所,则今之 观音寺 前 三市街 。”
分類:死难
《国语辞典》:不讳言(不讳言)  拼音:bù huì yán
坦白的表露,不加隐藏。如:「这种糗事,他竟也毫不讳言。」
《漢語大詞典》:正讳(正諱)
指人的正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裁缝道:‘ 曾中堂 叫 曾国藩 ,不叫 涤生 。’他听了,登时暴跳如雷起来,大喝道:‘你可反了!提了 曾中堂 的正讳叫起来!你知道这两个字,除了皇帝,谁敢提在口里!’” 陈垣 《史讳举例·避讳辞官例》:“有避正讳,有避嫌名。避正讳者, 唐 宋 定制;避嫌名者,当时风尚也。”
分類:正名
《骈字类编》:二讳(二讳)
晋语范献子聘于鲁问具山敖山鲁人以其乡对献子曰不为具敖乎对曰先君献武之讳也献子归编戒其所知曰人不可以不学吾适鲁而名其二讳为笑焉唯不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