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多产
产生许多后代的。例如:欧椋鸟极其多产,所以鸟群巨大。
著作或讲话很多或很长。例如:一个多产的精力充沛的作家。
《國語辭典》:举言(舉言)  拼音:jǔ yán
发言。《管子。大匡》:「管仲进而举言,上而见之于君。」《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國語辭典》:声浪(聲浪)  拼音:shēng làng
形容如浪潮般涌至的声音。如:「人多声浪高。」
《漢語大詞典》:起语(起語)
(1).出语;开口讲话。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第五戒者不要妄言起语。”
(2).起句;开头的话。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二·緐知一:“四诗以全首论,当是 皇甫冉 第一,而 李端 次之, 佺期 、 无竞 俱景联佳,而 沉 之起语颇生涩。”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二·命名被遇:“适数日前,言官建白,有‘重治本事’为起语,上頷之。”
《漢語大詞典》:遥语(遥語)
指远距离讲话。史记·滑稽列传:“ 王先生 谓户郎曰:‘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户郎为呼太守。”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至 饶阳 ,官属皆乏食……久乃驾去。传中人遥语门者闭之。门长曰:‘天下詎可知,而闭长者乎?’” 唐 卢纶 《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诗:“喜逢邻舍伴,遥语问乡园。”
《國語辭典》:冒头(冒頭)  拼音:mào tóu
露出苗头。如:「问题一冒头,就应该有对策应付。」也作「冒尖」。
《漢語大詞典》:冒子
(1).指文章的序、引子之属。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 柳八 駮 韩十八 《平淮西碑》云:‘左飱右粥,何如我《平淮西雅》云“仰父俯子”。’ 禹锡 曰:‘美 宪宗 俯下之道尽矣。’ 柳 曰:‘ 韩 碑兼有冒子,使我为之,便説用兵讨叛矣。’”朱子语类卷一三二:“尝见《九经口义》,先説一段冒子,全与所讲不干涉。”
(2).指与文章开端与主旨无关的赘语。
《國語辭典》:响卜(響卜)  拼音:xiǎng bǔ
除夕偷听他人的谈话,以占卜吉凶,称为「响卜」。《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尽有一时间偶然戏耍之事,取笑之话,后边照应将来,却像是个谶语响卜,一毫不差。」
《漢語大詞典》:指划(指劃)
讲话时用手势比划示意。 梁斌 《播火记》二四:“ 朱老忠 一只手叉在腰里,一只手指划着,气愤愤地说:‘那还有假话!闹红军是一件风火事儿,还能随便说。’”
《漢語大詞典》:附语(附語)
迷信谓鬼魂凭借活人讲话。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辨附语》:“世有附语者,多婢妾贱人。否则衰病不久当死者也。其声音举止皆类死者,又能知人密事,然皆非也。”
《國語辭典》:开话(開話)  拼音:kāi huà
在戏剧开始表演之前,用以简介或引导的说白。《水浒传》第五一回:「说了开话又唱,唱了又说,合棚价众人喝采不绝。」
《漢語大詞典》:吐话
开口讲话
你一吐话,他就会干的
《漢語大詞典》:悼词(悼詞)
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讲话或文章。 巴金 《遵命文学》:“我在追悼会上读了悼词,想起他的不明不白的死亡,我痛惜我国文艺界失去这样一位战士。”《花城》1981年第2期:“还不知道是我参加他的追悼会,还是他为我写悼词哪!”
《國語辭典》:话筒(話筒)  拼音:huà tǒng
1.能将声音转为相应电信号的器具。参见「传声器」条。
2.用以扩大说话声音的圆锥形筒。也称为「传声筒」。
3.违背客观的立场,专为特定的对象作宣传。如:「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话筒,真讨人厌!」也称为「传声筒」。
《國語辭典》:答理  拼音:dā li
理睬、理会。指对别人言语或行动的回应。多用于否定句。《红楼梦》第二五回:「如今你和宝玉好,把我不答理,我也看出来了。」也作「搭理」。
《漢語大詞典》:强钳(强鉗)
亦作“彊钳”。 强行压制,不让人讲话。荀子·解蔽:“彊钳而利口,厚颜而忍詬,无正而恣睢,妄辨而几利;不好辞让,不敬礼节,而好相推挤,此乱世姦人之説也。” 杨倞 注:“彊,彊服人;钳,钳人口也。” 章炳麟 《论式》:“夫雅而不核,近于诵数, 汉 人之短也;廉而不节,近于彊钳,肆而不制,近于流荡,清而不根,近于草野, 唐 宋 之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