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论治(論治)
讨论研究治国之道。说郛卷九九引 宋 戴埴 鼠璞·封章:“本朝於章奏,凡论治大体及有关於圣躬者,往往留中不出。”
《漢語大詞典》:议法(議法)
斟酌法度;讨论法制。 宋 胡宿 《乞杨开充大理少卿状》:“观其议法详平,正而有守,臣等今保举堪充权大理少卿公事。” 宋 周行己 《上皇帝书》:“然而天下之民,犹有不得尽被陛下之泽,而经国之术,犹有不得尽如陛下之意者,岂非有司议法之过,官吏行法之弊乎?” 明 张居正 《辛未会试程策》之二:“法之不行也,人不力也,不议人而议法,何益?”
《國語辭典》:咨谋(諮謀)  拼音:zī móu
商议。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议对》:「周爰咨谋,是谓为议。议之言宜,审事宜也。」
分類:讨论商酌
《國語辭典》:复议(複議)  拼音:fù yì
对已经决定的事再提出来讨论。如:「这个案子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有必要再提出复议。」
《國語辭典》:争论(爭論)  拼音:zhēng lùn
1.争相辩论,不肯退让。《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因耕自己田地,侵犯了邻人墓道,邻人与他争论。」《文明小史》第二○回:「魏榜贤还要同他争论,倒是贾子猷瞧著,恐怕被人家听见不雅,劝他们不要闹了,他二人方才住嘴。」
2.计较。《儒林外史》第二八回:「这个何必计较?三位老爷来住,请也请不至,随便见惠些须香资,僧人那里好争论?」
《漢語大詞典》:熟讲(熟講)
经常讨论。 唐 柳宗元 《与杨京兆凭书》:“故公卿之大任,莫若索士。士不预备而熟讲之,卒然君有问焉……其无以应之。” 宋 陈亮 《论励臣之道》:“无以小事塞责,无以小谋乱大,相与熟讲惟新之政,使内外有序,则朕即安之日。”
分類:经常讨论
《漢語大詞典》:讲德(講德)
(1).讨论、讲求仁德。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於是文绎復集,乃始讲德。” 唐 张说 《为人作祭弟文》:“每思与尔归印 东都 ,悬舆故里,扬名讲德,居常待终。” 清 方履篯 《邓汉中〈德政录〉跋》:“每欲撰讲德之论,颂 樊 惠 之渠,自愧小文,莫宣景行。”
(2).讲求道德。 宋 刘敞 《右射驺虞赋》:“且夫射也,讲德而绎志,序宾而考贤,内可以教士,外可以事天。” 明 赵南星 《明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见泉魏公碑》:“数公者,多暇相过,登山观水,讲德论文,每联鑣出游,望之者若列仙也。”
《漢語大詞典》:博议(博議)
全面详尽地讨论或评议。《汉书·沟洫志》:“且水势各异,不博议利害而任一人,如使不及今冬成,来春桃华水盛,必羡溢,有填淤反壤之害。”南齐书·神武纪下:“ 神武 乃集在州僚佐,令其博议,还以表闻。” 宋 王得臣 麈史·国政:“议者以为祖宗时,凡建一事,施一令,必下侍臣博议。”
《國語辭典》:听信(聽信)  拼音:tīng xìn
1.听从相信。《汉书。卷三五。吴王刘濞传》:「今者主上任用邪臣,听信谗贼。」《西游记》第一○回:「过耳之言,不可听信。」
2.等候信息。如:「你安心听信吧!若有消息,我一定会告诉你。」也称为「听信儿」。
《漢語大詞典》:讨击(討擊)
(1).讨伐,攻击。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边:“而将帅皆怯劣软弱,不敢讨击。”《根本说一切有部毘柰耶杂事》卷八:“我又一时严饰军马,出行讨击。” 宋 王禹偁 《故商州团练使翟公墓志铭》:“招怀讨击, 五谿 悉平。”
(2).讨论研究。击,治。 唐 道宣 续高僧传·明律下·法砺:“末又往 江 南,游览《十诵》,而盛专师授,讨击未资。”
《漢語大詞典》:下议(下議)
(1).交给下面讨论。史记·韩长孺列传:“ 匈奴 来请和亲,天子下议。”
(2).写下意见。南史·齐纪上:“﹝帝﹞因索笔下议,餘并注同。”
《國語辭典》:讲坛(講壇)  拼音:jiǎng tán
教师授课、演讲者演讲或神职人员讲道时所站立的台子。
《漢語大詞典》:论法(論法)
(1).讨论法律。 北齐 刘昼 新论·法术:“今法者则溺於古律,儒者则拘於旧礼,而不识情移法宜变改也。此可与守法而施教,不可与论法而立教。”
(2).依法处置。 元 柳贯 《元故义乌县主簿张公墓碑铭》:“比境有疑狱当讞,輒移府君就鞠,虽鉤得其情,而论法常务平允。”
(3).论说推理的法则。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但其多言天鬼,颇及他界,肇创论法,渐阐哲理。”
《漢語大詞典》:议兵(議兵)
讨论治军用兵。荀子·议兵:“ 临武君 与 孙卿子 议兵於 赵孝成王 前。” 唐 韩愈 《祭河南张员外文》:“丞相南讨,余辱司马,议兵 大梁 ,走出 洛 下。” 明 王家桢 《入境报代疏》:“至于议兵议餉,一切调度机宜,容臣会同督抚按道,次第举行。”
《漢語大詞典》:详论(詳論)
研究讨论。南史·宋江夏文献王义恭传:“凡讯狱前一二日,可取讯簿密与 刘湛 辈粗共详论,慎无以喜怒加人。” 唐 贾公彦 《〈仪礼疏〉序》:“以诸家为本,择善而从,兼增己义,仍取四门助教 李玄植 详论可否,僉谋已定,庶可施矣。”
分類:究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