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错认(錯認)
错误地分辨、认识。《唐律疏议·杂律·错认良人为奴婢》:“诸错认良人为奴婢者,徒二年。”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无名子谤议》:“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 颜标 作 鲁公 。”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词有‘悔当初错认你心同竝蒂莲,到今朝方知你心不同如其面’之句。”
《國語辭典》:认得(認得)  拼音:rèn de
知道、认识。《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些抢盐的姓甚名谁?平日认得不认得?」《红楼梦》第四一回:「眼睛里天天见他,耳朵里天天听他,口儿里天天讲他:所以好歹真假,我是认得的。」
《國語辭典》:认识(認識)  拼音:rèn shi
1.曾经相识。《红楼梦》第六回:「随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门连宗之族,馀者皆不认识。」《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打听仲翔在这里,特地找他说话。慕政也合他认识,拉来同坐。」
2.认得。如:「他上小学前,已认识很多字。」
《漢語大詞典》:认取(認取)
(1).记住;记得。取,助词。 唐 吕岩 《步蟾宫》词:“坎离乾兑逢子午,须认取自家根祖。” 宋 周邦彦 《玲珑四犯》词:“休问旧色旧香,但认取芳心一点。” 宋 李清照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词:“空梦 长安 ,认取 长安 道。”
(2).辨认,认得。取,助词。 清 唐甄 潜书·七十:“其本心虽未尝亡,而陷溺之久,如素入染,不可认取;如珠投海,不可寻求。”
《韵府拾遗 震韵》:难认(难认)
张炎词东阁漫撩诗兴料西湖树老难认赵汝钠词可惜瑶台路回抱凄凉月中难认
《國語辭典》:体认(體認)  拼音:tǐ rèn
体察、认识。《朱子语类。卷六。仁义礼智等名义》:「将爱之理在自家心上自体认思量,便见得仁。」
分類:体察认识
《国语辞典》:误认(误认)  拼音:wù rèn
错认、误以为。《三国演义》第七回:「某曩日误认公孙瓒为英雄;今观所为,亦袁绍等辈尔!」《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靖康之乱,有宫中女婢逃出民间,见了小的每,误认做了柔福娘娘。」
分类:误认
《漢語大詞典》:认旧(認舊)
仍旧。认,用同“ 仍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寄儿 ﹞认旧念取五字真言,却不甚灵了。”
分類:仍旧
《國語辭典》:认真(認真)  拼音:rèn zhēn
1.切实负责而不马虎随便。《元史。卷一八四。王克敬传》:「世俗喜言勿认真,此非名言。临事不认真,岂尽忠之道乎?」《老残游记》第一回:「那八个管帆的却是认真的在那里管,只是各人管各人的帆。」
2.当真。《红楼梦》第五九回:「打了乾的打亲的。还是卖弄你女儿多,还是认真不知王法?」
《漢語大詞典》:认作(認作)
看做;当做。红楼梦第六回:“因贪 王 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一时错把他认作了一个来歷不明的人,加上一番防范。” 茅盾 《脱险杂记》七:“ 韬奋 把‘ 江大哥 ’认作是游击队的什么小队长,说了些客气的话。”
分類:当做
《国语辞典》:不认(不认)  拼音:bù rèn
1.不接受。如:「你乱加房钱,我可不认!」
2.不承认。如:「这辆车明明是你撞坏的,你不认也不行。」
《國語辭典》:识认(識認)  拼音:shì rèn
认得、认识。《三国演义》第五回:「主公头上赤帻射目,为贼所识认。可脱帻与某戴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闻洛阳刘元普仗义疏财,名传天下,不论识认不识认,但是以情相求,无有不应。」
《國語辭典》:承认(承認)  拼音:chéng rèn
1.供认、招认。《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为前生欠他债负,若不当时承认,又恐他人受苦。」《红楼梦》第六一回:「我只说是我悄悄的偷的,吓你们顽,如今闹出事来,我原该承认。」
2.承担、负责。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你怎敢发大言,独自保主公去?倘或主公有些差失,谁人承认?」
3.对既成事实表示认可。如新国家成立,必经列国承认,始能取得国际地位。
《國語辭典》:相认(相認)  拼音:xiāng rèn
熟悉、认识。《红楼梦》第六四回:「近因贾敬停灵在家,每日与二姐、三姐相认已熟,不禁动了垂涎之意。」
《漢語大詞典》:抱认(抱認)
犹承担。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应大赦已前见欠蚕盐和买青苗钱物,元是冒名,无可催理,或全家逃移,隣里抱认,或元无头主,均及干繫人者,并特与除放。” 宋 岳珂 桯史·大散论赏书:“今 散关 凤翔 未破,足下可与军中议,取 散关 要银绢钱引若干,取 凤翔 要若干,可以必克,本所当一切抱认,足下可结罪保明具申,当以闻於朝廷。”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四年:“却令本司於八州军增盐钱,并将桩留五分盐本钱抱认七万贯,充上供起发。”
分類:承担
《國語辭典》:认为(認為)  拼音:rèn wéi
对某一事物经分析思考后所作的判断。如:「我不认为他会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