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认纳(認納)
(1).应承交纳(税款)。 明 海瑞 《拟丈田则例》:“ 琼州 地大抵地多而额数甚少,地无虚粮,万分之一亦有里递人等肯为之认纳,只照黄册额数更是明準。”
(2).领取。《金瓶梅词话》第三三回:“况 来保 已是 鄆王府 认纳官钱,教他与伙计在那里,又看了房儿,又做了买卖。”
《國語辭典》:辨认(辨認)  拼音:biàn rèn
分别、认清楚。如:「辨认失物」。《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四。神宗元丰六年》:「按阅之际,其间或令家丁及以别都保人冒名代试,亦无由辨认。」
《國語辭典》:认定(認定)  拼音:rèn dìng
1.确定的认为。《文明小史》第四○回:「堂倌见他们杂七杂八,穿的衣服不中不西,就认定是学堂里出来的书呆子。」
2.法律上指未證明事实的真相,推定为或然者,称为「认定」。
《國語辭典》:自认(自認)  拼音:zì rèn
1.自己认为。如:「我自认没有对不起他,何必要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儒林外史》第五二回:「毛二胡子自认不是,情愿把这一笔帐本利清还,只求凤四老爹不要动手。」
2.法律上指当事人之一造,对于对造在诉讼上有关于自己的事实主张表示承认。
《国语辞典》:认了(认了)  拼音:rèn le
1.勉强承受。如:「吃多大的亏我都认了。」
2.承认。如:「好吧!我认了!事情的确是我计谋的。」
《漢語大詞典》:认人(認人)
(1).辨认人的容貌、声音等(多指婴儿)。如:小孩生下来不到一个月就开始认人了。
(2).方言。认生。如:他的儿子认人,只要父母抱,不要别人抱。
《國語辭典》:认识(認識)  拼音:rèn shi
1.曾经相识。《红楼梦》第六回:「随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门连宗之族,馀者皆不认识。」《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打听仲翔在这里,特地找他说话。慕政也合他认识,拉来同坐。」
2.认得。如:「他上小学前,已认识很多字。」
《国语辞典》:认分(认分)  拼音:rèn fèn
认清接受自己的身分或处境。如:「你还是认分点,别妄想攀上这门亲事。」
《韵府拾遗 震韵》:要认(要认)
刘克庄诗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
《漢語大詞典》:肯认(肯認)
认可;同意。 李大钊 《再论新亚细亚主义》:“我主张依各洲的小联合作基础造世界的联邦,实在是为联合便利上起见, 承元君 替我想的,的确不错。但是 承元君 说这个答案自然不能成立,我却不敢肯认。”
分類:认可同意
《國語辭典》:供认(供認)  拼音:gōng rèn
承认所做的事情。如:「你的同夥已经供认罪行,你还不赶快俯首认罪。」《喻世明言。卷三八。任孝子烈性为神》:「大尹听罢,呆了半晌,遂问排邻,委果供认是实。」
《韵府拾遗 震韵》:虚认(虚认)
宋史食货志有坑冶停闭苗脉不发之所州县勒令坑户虚认岁额提点铸钱司覈实追正
《國語辭典》:招认(招認)  拼音:zhāo rèn
承认罪状。《警世通言。卷三三。乔彦杰一妾破家》:「高氏抵赖不过,从头招认了。」《老残游记》第一六回:「我劝你们早迟总得招认,免得饶上许多刑具的苦楚。」也作「招承」。
《漢語大詞典》:认处(認處)
指可供辨认之处,特征。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楔子:“俺主公有认处:鼻生三窍,脑后鷄冠。你拿首级来我看咱。”
分類:辨认
《漢語大詞典》:认做(認做)
犹认为。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幸喜已认做是真,留在此居住,早晚必然生出机会来。”红楼梦第六八回:“二姐是个实心人,便认做他是个好人。”
分類: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