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虫鸡(蟲雞)
唐 杜甫 《缚鸡行》:“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於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后以“虫鸡”比喻不足计较的微小得失。 宋 刘克庄 《送张守秘丞》诗之二:“虫鸡一笑何须较,鱼鸟相疎恐被弹。”参见“ 鸡虫得失 ”。
《國語辭典》:鸡虫得失(雞蟲得失)  拼音:jī chóng dé shī
鸡啄虫,人食鸡。本指事情得失难以比较。唐。杜甫 缚鸡行:「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后比喻得失循环而无定论,无关紧要。宋。周紫芝〈渔家傲。遇坎乘流随分了〉词:「遇坎乘流随分了,鸡虫得失能多少?」
《國語辭典》:恕罪  拼音:shù zuì
原谅罪过。《三国演义》第二二回:「小弟张飞误有冒渎,望乞恕罪。」《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我弟兄是寒士,蒙云峰先生厚爱,凡事不恭,但望恕罪。」
《國語辭典》:算了  拼音:suàn le
表示了结,不再追究、计较。如:「既然你不愿意陪我去逛街,那就算了。」
《漢語大詞典》:足吝
谓值得计较。
《漢語大詞典》:较名(較名)
计较声名地位。 宋 叶适 《提刑检详王公墓志铭》:“父母泝 江 上 峡 ,吾何忍较名於此!”
《漢語大詞典》:释神(釋神)
释放心神,无所计较。谓抛却一切意念。庄子·在宥:“解心释神,莫然无魂。” 成玄英 疏:“解释,遣荡也。”
《漢語大詞典》:争校
争竞,计较。 汉 王粲 《为刘荆州谏袁谭书》:“岂宜同生分谤,争校得失乎?”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杂识:“争校是非,不如歛藏持养。”
分類:争竞计较
《漢語大詞典》:讼鹿(訟鹿)
列子·周穆王:“ 郑 人有薪於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者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詎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后以“讼鹿”为计较名利得失之典。 宋 宋祁 《昼寝》诗:“梦柯向费论荣辱,讼鹿何烦竞有无。”
《漢語大詞典》:期较(期較)
犹言考虑计较。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琴趣:“鸣弦转軫,要先有鉤深致远之怀,不规规於絃手之间,期较工拙,便为造微入妙。”
分類:考虑计较
《漢語大詞典》:稽较(稽較)
计较,争论。 宋 陈善 扪虱新话·韩文公与大颠论佛法:“今世所传《韩退之别传》,乃一切掎摭《昌黎集》中文义长短以为问答,如市俚稽较然。”
分類:计较争论
《国语辞典》:别劲(别劲)  拼音:bié jìn
大陆地区指较劲、计较的意思。如:「这种牛脾气,别给他别劲,他想走就走。」
《國語辭典》:打擂台(打擂臺)  拼音:dǎ lèi tái
1.设台比武。如:「拳赛要登场了,这次是由前后任拳王打擂台。」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那泰安州山神庙,有一等打擂台赌本事的,要与人厮打。」
2.较量技巧、手段。如:「这次球赛由我们自己人互打擂台,相互较量。」《红楼梦》第五三回:「我才看那单子上,今年你这老货又来打擂台来了。」
《国语辞典》:有讲究(有讲究)  拼音:yǒu jiǎng jiu
1.有所计较或顾虑。如:「这件事牵涉很广,处理起来步步要有讲究,才不至于出纰漏。」「冬令进补还是有讲究,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千万不能过度。」
2.有隐情、有私弊。《官场现形记》第二一回:「无奈内中有个输钱顶多的人,心上气不服,一口咬定牌里有讲究,骰子也靠不住。」
《漢語大詞典》:铢铢较量(銖銖較量)
谓极精细地计较衡量。 清 陈确 《原教》:“ 荀 、 告 、 韩 、 杨 ,各是所见,銖銖较量,可谓愚甚。”
《國語辭典》:铢铢校量(銖銖校量)  拼音:zhū zhū jiào liàng
斤斤计较。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九。柳柳州》:「然荣辱得失之际,铢铢校量,而自矜其达,每诗未尝不著此意,是岂真能忘之者哉?」也作「锱铢必较」、「锱铢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