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罢休(罷休)  拼音:bà xiū
停止、休止。《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老残游记》第一七回:「我倒有个法子,你又做不到,所以只好罢休。」
《漢語大詞典》:校量
(1).衡量;考查。 唐 李靖 李卫公问对卷下:“ 太宗 曰:‘然。吾谓不伐而屈人之兵者上也;百战百胜者中也;深沟高垒以自守者下也。以是校量, 孙武 著书,三等皆具焉。’”隐居通议·杂录引 宋 郑克 折狱龟鉴:“ 滋 乃于市肆借金依块形状鎔写校量,始称其半,已及三百斤,尽计大数,非二人以竹担可举。”《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行而颂声作” 清 陈立 义疏:“因凡校量勤惰之处,亦谓之校。”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蜥蜴的残梦》:“他们对于这些史料不加重视,或则兢兢于古器物尺度轻重的校量,或则根据后来的历法推谱所谓‘ 殷 历’,真可以说是捧着金饭碗讨饭了。”
(2).较量,计较。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匡赞》:“陛下圣德含光,规模弘远……何用临朝对众与其校量?” 宋 张师正 括异志·张龙图:“ 张 起视之,乃一老道士也。疑其狂且醉,不復与之校量。”
《國語辭典》:柔软(柔軟)  拼音:róu ruǎn
1.软而不坚硬。《隋书。卷七七。隐逸传。徐则传》:「身体柔软,颜色不变,经方所谓尸解地仙者哉。」
2.柔和、安详。唐。朱湾〈同清江师月夜听坚正二上人为怀州转法华经歌〉:「前心后心皆此心,梵音妙音柔软音。」
3.和顺不刚硬。《水浒传》第二四回:「柔软是立身之本,刚强是惹祸之胎。」
《漢語大詞典》:论财(論財)
计较财物。 隋 王通 中说·事君:“子曰:‘婚娶而论财,夷虏之道也。’”明史·太祖纪二:“婚姻毋论财。”
分類:计较财物
《漢語大詞典》:纤啬(纖嗇)
计较细微;悭吝。管子·五辅:“纤嗇省用,以备饥饉。” 尹知章 注:“纤,细也。嗇,恡也。既细又恡,故财用省也。”史记·货殖列传:“ 宛 孔氏 之先, 梁 人也,用铁冶为业……然其赢得过当,愈於纤嗇,家致富数千金。”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三》:“﹝ 项氏 ﹞纤嗇鄙吝,世间所无。” 清 吴敏树 《先考行状》:“然府君平时治家纤嗇,不忍妄费一钱。”
《漢語大詞典》:虫鸡(蟲雞)
唐 杜甫 《缚鸡行》:“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於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后以“虫鸡”比喻不足计较的微小得失。 宋 刘克庄 《送张守秘丞》诗之二:“虫鸡一笑何须较,鱼鸟相疎恐被弹。”参见“ 鸡虫得失 ”。
《國語辭典》:鸡虫得失(雞蟲得失)  拼音:jī chóng dé shī
鸡啄虫,人食鸡。本指事情得失难以比较。唐。杜甫 缚鸡行:「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后比喻得失循环而无定论,无关紧要。宋。周紫芝〈渔家傲。遇坎乘流随分了〉词:「遇坎乘流随分了,鸡虫得失能多少?」
《國語辭典》:恕罪  拼音:shù zuì
原谅罪过。《三国演义》第二二回:「小弟张飞误有冒渎,望乞恕罪。」《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我弟兄是寒士,蒙云峰先生厚爱,凡事不恭,但望恕罪。」
《國語辭典》:算了  拼音:suàn le
表示了结,不再追究、计较。如:「既然你不愿意陪我去逛街,那就算了。」
《漢語大詞典》:足吝
谓值得计较。
《漢語大詞典》:较名(較名)
计较声名地位。 宋 叶适 《提刑检详王公墓志铭》:“父母泝 江 上 峡 ,吾何忍较名於此!”
《漢語大詞典》:释神(釋神)
释放心神,无所计较。谓抛却一切意念。庄子·在宥:“解心释神,莫然无魂。” 成玄英 疏:“解释,遣荡也。”
《漢語大詞典》:争校
争竞,计较。 汉 王粲 《为刘荆州谏袁谭书》:“岂宜同生分谤,争校得失乎?”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杂识:“争校是非,不如歛藏持养。”
分類:争竞计较
《漢語大詞典》:讼鹿(訟鹿)
列子·周穆王:“ 郑 人有薪於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者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詎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后以“讼鹿”为计较名利得失之典。 宋 宋祁 《昼寝》诗:“梦柯向费论荣辱,讼鹿何烦竞有无。”
《漢語大詞典》:期较(期較)
犹言考虑计较。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琴趣:“鸣弦转軫,要先有鉤深致远之怀,不规规於絃手之间,期较工拙,便为造微入妙。”
分類:考虑计较
《漢語大詞典》:稽较(稽較)
计较,争论。 宋 陈善 扪虱新话·韩文公与大颠论佛法:“今世所传《韩退之别传》,乃一切掎摭《昌黎集》中文义长短以为问答,如市俚稽较然。”
分類:计较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