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自由  拼音:zì yóu
1.依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受外力拘束或限制。《大宋宣和遗事。亨集》:「适间听谏议表章,数朕失德,此章一出,中外咸知,一举一动,天子不得自由矣!」《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因是父母在,不敢自由。」
2.指在《宪法》上或法律保障不受国家或他人干涉的权利。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
《國語辭典》:大计(大計)  拼音:dà jì
1.重大的计画或谋略。《三国志。卷一四。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蒋济》:「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功之失,于国家大计未足有损。」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诗:「郭钦上书见大计,刘毅答诏惊群臣。」
2.每三年对官吏施政的考察。《明史。卷三○七。佞倖列传。顾可学列传》:「朱隆禧者,昆山人。由进士历顺天府丞,坐大计黜。」清。恽敬〈书山东知县事〉:「巡抚、按察使相继迁去,会大计,主者当知县年老,官勒休。」
《國語辭典》:会计(會計)  拼音:kuài jì
1.记录与衡量政府或企业经营绩效与财务状况的职务。《周礼。天官。司会》:「以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孟子。万章下》:「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
2.担任会计职务的人。
《國語辭典》:会稽(會稽)  拼音:guì jī
1.地名。浙江省旧县名,今与山阴县合并为绍兴县。
2.山名。位于浙江省绍兴县东南。参见「会稽山」条。
《國語辭典》:成规(成規)  拼音:chéng guī
1.前人制定的规矩办法。如:「谨守成规」。《三国志。卷四四。蜀书。蒋琬等传。评曰》:「蒋琬方整有威重,费祎宽济而博爱,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文选。潘岳。閞中诗》:「亲奉成规,棱威遐厉。」
2.事前既定的计画。《三国志。卷五五。吴书。丁奉传》:「彼动其境内,悉许、洛兵大举而来,必有成规,岂虚还哉?」
《國語辭典》:大纲(大綱)  拼音:dà gāng
1.重要纲领。《汉书。卷七二。王吉传》:「夫妇,人伦大纲,夭寿之萌也。」
2.大概的内容或情形。《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辞多不可一一粗举大纲,以当谈笑。」《文选。曹植。洛神赋》:「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
3.处理主要事物的人。《金瓶梅》第二三回:「就是后边大娘,无过只是个大纲儿,小的还是娘抬举多。」
4.夫妻。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一四出:「前车已覆须明鉴,休得要无益轻生绝大纲。」
《国语辞典》:计较(计较)  拼音:jì jiào
1.计算、比较。如:「斤斤计较」。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计较锱铢,责多还少。」
2.较量、争论。《三国演义》第七一回:「我与你都一般为主公出力,何必计较?」《金瓶梅》第七回:「你老人家忒多心,那里这等计较!」
3.计划、商量。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你说的是。你请将众人来计较。」《西游记》第三十八回:「师父,有一桩事儿,和你计较计较。」
4.礼节、禁忌。《西游记》第一三回:「你们出家人,偏有许多计较,吃饭便也念诵念诵。」
《國語辭典》:规画(規畫)  拼音:guī huà
计划、谋划。《宋史。卷二六七。张洎传》:「洎捷给善持论,多为准规画,准心伏,乃兄事之,极口誇洎于上。」也作「规划」。
《國語辭典》:遗策(遺策)  拼音:yí cè
1.失策。《汉书。卷五一。枚乘传》:「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
2.前人所遗留的计画。《文选。贾谊。过秦论》:「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
《國語辭典》:参谋(參謀)  拼音:cān móu
1.参与谋议,提供意见。《三国志。卷一四。魏书。刘放传》:「辽东平定,以参谋之功,各进爵,封本县。」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既战国争雄,辨士云踊,从横参谋,长短角势。」
2.军队中参与指挥及计划的人员。
《國語辭典》:私计(私計)  拼音:sī jì
1.个人的计画、谋略。《三国志。卷九。魏书。曹真传》:「殿中宿卫,历世旧人皆复斥出,欲置新人以树私计。」
2.个人的生活、生计。《晋书。卷四九。阮籍传》:「既不能躬耕自活,必有所资,故曲躬二郡。岂以骋能,私计故耳。」
《國語辭典》:成算  拼音:chéng suàn
胸中已有的盘算。《隋书。卷六二。柳彧传》:「俱禀成算,非专己能,留从事同,功劳须等。」《红楼梦》第一六回:「奶奶说说,旺儿嫂子越发连个成算也没了。」
《國語辭典》:实行(實行)  拼音:shí xíng
实际施行。汉。应劭《风俗通义。卷四。过誉》:「其俗士大夫本矜好大言,而少实行。」
《国语辞典》:计议(计议)  拼音:jì yì
计划商议。《后汉书。卷一二。彭宠传》:「宠又与常所亲信吏计议,皆怀怨于浮,莫有劝行者。」《三国演义》第二回:「玄德连忙回军,军中大乱,败阵而归,与朱俊计议。」
《漢語大詞典》:改图(改圖)
改变计划。左传·哀公二年:“ 郢 不足以辱社稷,君其改图。”旧唐书·王重荣传:“今军府积实,苦被徵求,復来收兵,是贼危我也,倘不改图,危亡必矣。”镜花缘第二四回:“前日女儿因駙马就要出外閲兵,恐他跟去,徒然劳苦,於事无益,又去劝他及早改图,并偷给令旗一枝,以便私自出关。”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近颇自憾未习他业,不能改图,否则虽驱车贩米,亦较作家干净。”
分類:计划
《國語辭典》:鸿图(鴻圖)  拼音:hóng tú
1.远大的基业。多指帝业。《宋史。卷七○。律历志三》:「鸿图既建,五纬聚于奎躔,而镇星是主。」
2.远大的计画。如:「祝你鸿图大展。」也作「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