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警固
谓警戒并加固营垒。 唐 陈子昂 《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二虏奸回,凶猾未测,朝夕警固,颇有窥覦。”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安危事》之一:“旦夕警固必有发者,一发已后,警动 蜀州 ,朝廷不知,徵兵赴救,兵至贼散,靡弊更甚。”
《漢語大詞典》:警乘
警戒车乘;为车乘警卫。《文选·曹植〈洛神赋〉》:“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鸞以偕逝。” 李善 注:“文鱼有翅能飞,故使警乘。警,戒也。” 吕延济 注:“既是水神,故文鱼为之警乘也。”
《漢語大詞典》:巡营(巡營)
巡行警戒军营。《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 季布 应声唱诺,领三百将士,当时便往巡营。”《封神演义》第九二回:“此时 南宫适 巡营,刚纔四更,巡至辕门,只见一猪伏着。”
《漢語大詞典》:整跸(整蹕)
犹警跸。指帝王出行时警戒、清道。《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饗歌》:“司陛整蹕,式道先驰。”
《漢語大詞典》:惩警(懲警)
亦作“ 惩儆 ”。
(1).儆戒,鉴戒。晋书·王恭传:“﹝ 庾楷 ﹞遣子 鸿 説 恭 曰:‘ 尚之 兄弟,专弄相权,欲假朝威贬削方镇,惩警前事,势转难测。及其议未成,宜早图之。’”
(2).惩罚之以示警戒。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猾夏之渐:“部议所云……不能拔其传教之根株,而但举此曖昧无凭之端,以示惩警。” 曹亚伯 《黄花岗之役》:“亟宜查照报律,永远停版,以示惩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请我皇上乾刚独断,从重治罪,庶几可以肃纪律而示惩儆。”
《漢語大詞典》:警设(警設)
警戒完备。《晋书·礼志中》:“ 成王 崩,太保命诸大夫以干戈内外警设。明丧故之际,盖重宿衞之防。”
分類:警戒完备
《漢語大詞典》:警勉
警戒奋勉。 明 归有光 《夏怀竹字说序》:“号至近世始盛,山溪水石,遍于閭巷,然使其无夸詡之心,有警勉之意,亦非君子之所鄙。”
分類:警戒奋勉
《漢語大詞典》:司陛
指帝王出入时担任清道警戒的侍卫。《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飨歌皇夏》:“司陛整蹕,式道先驰。”
《國語辭典》:会哨(會哨)  拼音:huì shào
相邻的派出所、分驻所、分局,各派出巡逻警力,于双方预先约定的时日,到达辖区某一邻接的地点见面,互相交换辖内治安的状况与情报,以消灭治安死角。
《國語辭典》:后卫(後衛)  拼音:hòu wèi
1.官名。元置。《元史。卷八六。百官志二》:「后卫,秩正三品。至元十六年,以侍卫亲军创置。掌宿卫扈从,兼营屯田。」
2.军队行军时,派在后方负责掩护本队及警戒任务的部队。
3.足球或篮球等比赛中,主要担任防守的球员。
《國語辭典》:察警  拼音:chá jǐng
察视警戒。《宋史。卷三二八。蔡挺传》:「补为吏,使之察警,盗每发辄得。」
分類:察看警戒
《漢語大詞典》:备戒(備戒)
(1).儆诫。礼记·乐记:“夫《武》之备戒之已久,何也?” 郑玄 注:“备戒,击鼓警众。”《孔子家语·辩乐》作“备诫”。
(2).戒备;警戒防备。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备戒不虞,绸繆未雨。”
《國語辭典》:哨船  拼音:shào chuán
1.旧日操练水兵或警戒侦巡用的船。清。昆冈《大清会典事例。卷七一二。兵部。军器》:「各省外海内河水师战船哨船修竣。」
2.侦巡的兵卒。《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哨船来报道:『夏招讨舟已解缆先行,不知去向。』」
《國語辭典》:尖兵  拼音:jiān bīng
1.军队在作战、行军时,所派出的前锋部队。通常以一个班、排或连为单位。主要任务为警戒、搜索。亦借指精锐部队。
2.泛指在工作中积极参与,而具示范、引导领先地位者。如:「他这几年在环保工作上尽心尽力,足以为表率,堪称环保尖兵」。
《漢語大詞典》:靖柝
停止击柝。谓太平无事,不须警戒。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玉关 靖柝,北门寝扃。” 吕延济 注:“靖柝,谓疆界无守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