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誓命
(1).约束警戒之辞。礼记·郊特牲:“卜之日,王立于泽,亲听誓命,受教諫之义也。” 孙希旦 集解:“誓命,谓戒王以失礼之谴也。郊天至重,故王亦受誓戒。” 三国 魏 曹操 《请恤郭嘉表》:“至於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繇 嘉 。”
(2).誓志效命。文选·颜延之〈阳给事诔〉:“而 瓚 誓命沉城,佻身飞鏃,兵尽器竭,毙于旗下。” 吕向 注:“誓,约言也……言 瓚 自约命沉城下。”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一表》:“骤居相辅,捐躯誓命,不后他人。”
(3).誓和命。尚书文体名。《〈书〉序》:“典謨训誥誓命之文,凡百篇。” 宋 秦观 《国论》:“臣愿陛下具以意作为明詔,丁寧反覆,如古训誥誓命之文。”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尚书之文,训誥誓命,遗留在於秘府,述而不作,一家一人,自为词繫,卜史之典也。”
《国语辞典》:秦誓  拼音:qín shì
《书经》的篇名。秦穆公因殽之役,为晋襄公所败而悔恨的誓辞。《书经。秦誓。序》:「秦穆公伐郑,晋襄公帅师败诸殽,还归作秦誓。」
《漢語大詞典》:诰誓(誥誓)
(1).古代君王训诫勉励民众的文告。《穀梁传·隐公八年》:“誥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 范宁 注:“誥誓,尚书六誓七誥是其遗文。五帝之世道化淳备,不须誥誓而信自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 唐 虞 流于典謨, 商 夏 被于誥誓。” 范文澜 注:“尚书所载皆典謨训誥誓命之文。”新唐书·柳浑传:“ 浑 跪曰:‘五帝无誥誓,三王无盟诅,盖盟诅之兴皆在季末。’”
(2).借指尚书文选·班固〈典引〉:“帝者之上仪,誥誓所不及已。” 蔡邕 注:“本事曰誥,戎事曰誓。” 吕延济 注:“誥誓谓尚书也。言 汉 帝之仪则,尚书所载亦不及也。”
《国语辞典》:泰誓  拼音:tài shì
《书经》篇名。共三篇,为武王伐纣至孟津会盟誓师之文。也作「太誓」。
《漢語大詞典》:誓清
晋书·祖逖传:“仍将本流徙部曲百餘家渡 江 ,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 不能清中原而復济者,有如 大江 !’”后以“誓清”指立誓消除敌人。 宋 文天祥 《集杜诗·〈福安宰相〉序》:“ 杨守 为余言:欲得海船数百艘,当约 许帅 文德 拥兵勤王,慨然有誓清之志。”
《漢語大詞典》:作誓
立誓词。礼记·檀弓下:“ 殷 人作誓,而民始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昔 夏启 伐 有扈 ,作誓於是亭。”
分類:立誓誓词
《漢語大詞典》:誓表
指决心臣服的表章。金史·外国传上·西夏:“ 天会 二年,始奉誓表,以事 辽 之礼称藩,请受割赐之地。”
《漢語大詞典》:弘誓
佛教语。谓普度众生的大愿。《无量寿经》卷上:“发斯弘誓,建此愿已,一向专志,庄严妙土。” 南朝 宋 谢灵运 《净土咏》:“愿言四十八,弘誓拯羣生。” 隋炀帝 《宝台经藏愿文》:“寳臺四藏,将十万轴,因发弘誓,永事流通,仍书愿文,悉连卷后。”
《漢語大詞典》:受誓
谓祭祀之前,先申儆戒。《唐律疏议·职制·大祀不预申期》“受誓诫” 元 王元亮 释文:“受誓,谓未行祭祀,先申儆戒也。自太子诸王皆受誓。”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五年:“帝谓辅臣曰:‘百官三日受誓,礼当然邪?’”
《漢語大詞典》:誓盟
立誓订盟。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司马穰苴 ﹞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 元 白朴 《东墙记》第二折:“满斗焚香説誓盟,愿足平生。”《金瓶梅词话》第五二回:“思量你好辜恩,便忘了誓盟。”
分類:立誓订盟
《漢語大詞典》:誓天
对天发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漢語大詞典》:誓江
语本晋书·祖逖传:“﹝ 祖逖 ﹞仍将本流徙部曲百餘家渡 江 ,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 不能清中原而復济者,有如 大江 !’”后以“誓江”为矢志收复失地、安定国家的典故。 宋 苏轼 《表忠观碑》:“仰天誓 江 ,月星晦蒙。强弩射潮,江海为东。”
《漢語大詞典》:誓文
写着誓言的文书。旧唐书·则天皇后纪:“﹝ 圣历 二年﹞秋七月,上以春秋高,虑皇太子、 相王 与 梁王 武三思 、 定王 武攸寧 等不协,令立誓文於明堂。”
《國語辭典》:明誓  拼音:míng shì
发誓结盟。《文选。潘岳。寡妇赋》:「蹈恭姜兮明誓,咏柏舟兮清歌。」《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四》:「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也作「盟誓」。
《漢語大詞典》:心誓
内心默默发誓。南史·隐逸传上·顾欢:“ 永 败, 魏 人追急,阻 淮水 不得过。 度 心誓曰:‘若得免死,从今不復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