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漏言
(1).泄漏密言或情况。《穀梁传·文公六年》:“ 襄公 死, 处父 主竟上事, 夜姑 使人杀之。君漏言也。”《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时 许 帝尚存,故羣下不敢漏言。” 唐 蒋防 《霍小玉传》:“生自以孤负盟约,大愆迴期,寂不知闻,欲断其望,遥託亲故,不遗漏言。”
(2).引申为失言。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戊子秋,余以漏言获谴,狱颇急。”
(2).引申为失言。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戊子秋,余以漏言获谴,狱颇急。”
《韵府拾遗 元韵》:会言(会言)
诗会言近止
《國語辭典》:一家言 拼音:yī jiā yán
1.具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言论或著作。《文选。曹丕。典论论文》:「融等已逝,唯干著论成一家言。」也作「一家之言」。
2.书名。清李渔撰,六卷,所收皆为其诗文杂著。也称为「李笠翁一家言」。
2.书名。清李渔撰,六卷,所收皆为其诗文杂著。也称为「李笠翁一家言」。
分類:一家之言
《漢語大詞典》:造言
制造谣言。《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八刑纠万民:一曰不孝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乱民之刑。” 郑玄 注:“造言,讹言惑众。” 唐 瞿昙悉达 《唐开元占经·人及鬼神占·讹言》:“《幽州録》曰: 张 推问造言之主,问何由言此?答曰:‘实无所承,恍惚不知言之耳!’”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台省·苛求姓名》:“古来以姓名谤人者,如 裴度 之緋衣坦腹, 宋郊 之国姓祀天,谗口造言,为千古痛恨。” 载泽 《奏请宣布立宪密折》:“彼虽欲造言,而无辞可籍。”
《漢語大詞典》:内言
(1).妇女在闺房所说的话。《礼记·曲礼上》:“外言不入於梱,内言不出於梱。” 清 赵翼 《悼亡》诗:“内言出梱先申警,侧室生儿信抚摩。”
(2).古代注家譬况字音用语。对“外言”而言。所谓内外指韵之洪细而言,内言发洪音,外言发细音。《汉书·王子侯表上》:“ 襄嚵侯建 ” 颜师古 注引 晋 晋灼 曰:“音内言嚵菟。”又“ 猇节侯起 ” 颜师古 注引 晋 晋灼 曰:“猇音内言鴞。”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閒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 王利器 集解引 周祖谟 曰:“所谓内外者,盖指韵之洪细而言。言内者洪音,言外者细音”。一说“内言”非注音术语。参阅 龚祖培 《内言、外言发覆》。
(2).古代注家譬况字音用语。对“外言”而言。所谓内外指韵之洪细而言,内言发洪音,外言发细音。《汉书·王子侯表上》:“ 襄嚵侯建 ” 颜师古 注引 晋 晋灼 曰:“音内言嚵菟。”又“ 猇节侯起 ” 颜师古 注引 晋 晋灼 曰:“猇音内言鴞。”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閒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 王利器 集解引 周祖谟 曰:“所谓内外者,盖指韵之洪细而言。言内者洪音,言外者细音”。一说“内言”非注音术语。参阅 龚祖培 《内言、外言发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