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23,分69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知解
解职
解缚
解赠
解泽
解绂
解惑
经解
解人颐
解缨
取解
无解
解龟
郭解
解烦
《漢語大詞典》:知解
颖悟;领会。南史·宋桂阳王休范传:“ 休范 素凡訥,少知解,不为诸兄齿遇。”《礼记·学记》“相观而善之谓摩” 唐 孔颖达 疏:“观听长者之问答,而各得知解。” 金 朱澜 《黄筌雀蝶》诗:“ 老筌 妙意谁知解,丹粉图中有諫书。”
分類:颖悟领会
《國語辭典》:解职(解職)  拼音:jiě zhí
辞职。《晋书。卷七九。谢安传》:「玄既还,遇疾,上疏解职,诏书不许。」《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又领本州大中正,顷之解职。」
《國語辭典》:解缚(解縛)  拼音:jiě fú
解脱困缚。《文选。扬雄。解嘲》:「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成,或释褐而傅。」《儒林外史》第八回:「宁王见了,慌走下来,亲手替他解了缚,叫取衣裳穿了。」
分類:解去捆缚
《漢語大詞典》:解赠(解贈)
解囊赠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凤:“ 莫 慨然解赠。” 清 厉鹗 《〈余茁村诗集〉序》:“性喜结友,有急者投之,輒解赠千金。”
分類:解囊赠送
《漢語大詞典》:解泽(解澤)
(1).布施恩泽。史记·乐书:“上自朝廷,下至人民,得以接欢喜,合殷勤,非此和説不通,解泽不流。” 张守节 正义:“言非此乐和适,亦悦乐之不通,散恩泽之事不流,各一世之化也。” 宋 王安石 《谢李舜举赐诏书药物表》:“而离明昭晰于隐微,解泽频繁于疏逖。”
(2).指恩泽。 清 顾炎武 《感事》诗之二:“詔令屯雷动,恩波解泽流。”
《漢語大詞典》:解绂(解紱)
解下印绶。指辞官。 汉 刘向 《列仙传·酒家》:“屈身佐时,民用不匱,解紱晨征,莫知所萃。” 晋 陆云 《答孙显世赠》诗之九:“解紱披褐,投印怀玉。” 宋 司马光 《与吴相书》:“虽復委远机柄,均逸外藩,外藩固非息肩之处;乃至投簪解紱,啸傲 东山 , 东山 亦非高枕之地也。” 清 姚鼐 《哭鱼门》诗:“一入 崤 函 身不返,空闻解紱买江船。”
《國語辭典》:解惑  拼音:jiě huò
解释心中的疑问。如:「教师的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
《國語辭典》:经解(經解)  拼音:jīng jiě
1.解释经义的书。如《皇清经解》、《通志堂经解》等书。
2.《礼记》篇名,记六艺政教的得失。
《漢語大詞典》:解人颐(解人頤)
谓使人欢笑。汉书·匡衡传:“ 匡 説,解人颐。”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使人笑不能止也。” 唐 王维 《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空劳酒食饌,特底解人颐。” 宋 文天祥 《五色赋记》:“前辈游戏文字,足以解人颐如此。”参见“ 解颐 ”。
分類:欢笑
《國語辭典》:解颐(解頤)  拼音:jiě yí
颐,下巴。解颐指笑得下巴脱落。形容人开怀而笑。《汉书。卷八一。匡衡传》:「诸儒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聊斋志异。卷一。娇娜》:「听其声,可以解颐。」也作「解颜」。
《漢語大詞典》:解缨(解纓)
解去冠系。谓去官。 唐 钱起 《归义寺题震上人壁》诗:“不作解缨客,寧知捨筏喻。” 明 唐寅 《忆秦娥·王守谷寿》词:“解缨投散,抽簪辞闹,此意谁知至妙。”
分類:解去去官
《國語辭典》:取解  拼音:qǔ jiě
唐宋科举制度,选送士子应试进士第,称为「取解」。《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初,礼部贡举,设进士、九经、五经、……明经、明法等科,皆秋取解,冬集礼部,春考试。」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二:「欧阳文忠公年十七,随州取解,以落官韵而不收。」
《漢語大詞典》:无解(無解)
(1).无从理解。荀子·非十二子:“案往旧造説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説,闭约而无解。”
(2).谓不能消除。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恩有所结,终身无解。”通典·食货九:“今铸二銖恣行,新细於官,无解於乏,而人姦巧大兴。”
《國語辭典》:解龟(解龜)  拼音:jiě guī
古代解下所佩带的龟印,辞官卸任。《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牵丝及元兴,解龟在景平。」也作「解绶」、「解任」、「解组」。
分類:解下辞官
《国语辞典》:郭解  拼音:guō jiě
人名。字翁伯,生卒年不详,汉朝轵(今河南省济源县)人。为人精悍、节俭、勇猛任侠,常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所以人们争相与他交往。若朋友有难或遭怨,必亲自助其报仇;若不愿复仇者,则捐钱使其安居。武帝时被杀。
《漢語大詞典》:解烦(解煩)
(1).解除烦闷。 三国 魏 曹丕 《群臣诏》其二:“ 真定郡 梨大若拳,甘若蜜,脆若菱,可以解烦释渴。”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木蜜﹞味如蜜,解烦止渴。”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一见之后,便即解烦释闷,天下太平。”
(2).见“ 解烦兵 ”。
《漢語大詞典》:解烦兵(解煩兵)
三国 吴 所建的军队名号。寓战无不胜,能解困危之意。三国志·吴志·韩当传:“﹝ 韩当 ﹞将敢死及解烦兵万人,讨 丹杨 贼,破之。”亦省称“ 解烦 ”。三国志·吴志·胡综传:“ 刘备 下 白帝 , 权 以见兵少,使 综 料诸县,得六千人,立解烦两部, 详 领左部、 综 领右部督。”后以泛指善战的精兵。 南朝 陈 徐陵 《裴使君墓志铭》:“督称无难,兵号解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