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解夏
佛教语。谓僧尼一夏九旬安居期满而散去。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夏乃众僧长养之节,在外行则恐伤草木虫类,故九十日安居。至七月十五日,应禪寺掛搭,僧尼尽皆散去,谓之解夏。” 唐 韩鄂 《岁华纪丽·中元》:“众僧解夏。”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四月十五日,天下僧尼就禪刹搭掛,谓之‘结夏’,又谓之‘结制’,盖方长养之辰,出外恐伤草木虫蚁,故九十日安居。《释苑宗规》云:‘ 祝融 在候, 炎帝 司方当法王禁足之辰。’是释子护生之日,至七月十五日,始尽散去,谓之‘解夏’,又谓之‘解制’。” 清 褚人穫 《坚瓠续集·僧尼结夏》:“至七月十五日,应禪寺掛褡,僧尼皆散去,谓之解夏、解制。”
《韵府拾遗 蟹韵》:少解
易林孽蔑徙靡空无谁是言季不明乐减少解
《漢語大詞典》:解结(解結)
(1).解开结扣。《诗·卫风·芄兰》“童子佩觿” 毛 传:“觿,所以解结。”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 郭石洲 言, 中州 有 李生 者,娶妇旬餘,而母病,夫妇更番守侍,衣不解结者七八月。”
(2).消除郁结;解开疙瘩。《汉书·艺文志》:“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於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夫吃文为患,生于好诡,逐新趣异,故喉唇糺纷;将欲解结,务在刚断。”
(3).谓溃散。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杨锐》:“潜使一卒从间道出,烧栈絶,寇众解结。”
(4).释冤;解怨。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忽其家狐祟大作,妇女近身之物,多被盗掷于他处,半月餘乃止。遗履之疑,遂不辩而释,若阴为此妇解结者。”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我们那里的阔人家,一有丧事,每七日总要做一些法事,有一个七日,是要举行‘解结’的仪式的,因为死人在未死之前,总不免开罪于人,存着冤结,所以死后要替他解散。”
(2).消除郁结;解开疙瘩。《汉书·艺文志》:“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於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夫吃文为患,生于好诡,逐新趣异,故喉唇糺纷;将欲解结,务在刚断。”
(3).谓溃散。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杨锐》:“潜使一卒从间道出,烧栈絶,寇众解结。”
(4).释冤;解怨。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忽其家狐祟大作,妇女近身之物,多被盗掷于他处,半月餘乃止。遗履之疑,遂不辩而释,若阴为此妇解结者。”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我们那里的阔人家,一有丧事,每七日总要做一些法事,有一个七日,是要举行‘解结’的仪式的,因为死人在未死之前,总不免开罪于人,存着冤结,所以死后要替他解散。”
《國語辭典》:分解 拼音:fēn jiě
1.判别。《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后辄分解趣理,各得其情。」《红楼梦》第七三回:「我不听见便罢;既听见,少不得替你们分解分解。」
2.解说。如章回小说中每回之末常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3.解决、了结。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他也有风情有手策,你也会圆成会分解。」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相公啊!你恩也波慈,从来不受私,早分解了这跷蹊事。」
4.化学上一化合物因化学作用生成二种以上元素或化合物时,称为「分解」。如碳酸钙加热分解为氧化钙与二氧化碳。
2.解说。如章回小说中每回之末常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3.解决、了结。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他也有风情有手策,你也会圆成会分解。」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相公啊!你恩也波慈,从来不受私,早分解了这跷蹊事。」
4.化学上一化合物因化学作用生成二种以上元素或化合物时,称为「分解」。如碳酸钙加热分解为氧化钙与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