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42,分13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坐观
观世
观象
寺观
内观
观海
荣观
荣观
遐观
一观
观国
观览
观化
观德
观空
《漢語大詞典》:坐观(坐觀)
坐视;旁观。《后汉书·皇甫规传》:“臣穷居孤危之中,坐观郡将,已数十年矣。” 唐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且天上无雨,地下无麦,有眼者共见,有耳者共闻,决非欺罔朝廷,岂可坐观不放。”
分類:旁观
《漢語大詞典》:观世(觀世)
(1).谓向世人显示。吕氏春秋·节丧:“世俗之行丧,载之以大輴,羽旄旌旗……以此观世,则美矣侈矣。” 高诱 注:“观世,犹示人也。”
(2).观察世事。 唐 王维 《登辨觉寺》诗:“輭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章炳麟 《訄书·清儒》:“唯古史亦以度制事状徵验,其务观世知化,不欲以经术致用,灼然矣。”
《國語辭典》:观象(觀象)  拼音:guān xiàng
观测天象。《三国志。卷五七。吴书。虞翻传》:「又观象云物,察应寒温,原其祸福,与神合契。」
《漢語大詞典》:寺观(寺觀)
佛寺和道观。僧人所居曰寺,道士所居曰观。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序》:“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 唐 韩愈 《论佛骨表》:“﹝陛下﹞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又不许创立寺观。” 清 陈文述 《粥厂》诗:“城闉路康庄,寺观地平敞。”
《國語辭典》:内观(內觀)  拼音:nèi guān
1.反省。《列子。仲尼》:「务外游不知务内观,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也作「内省」。
2.一种道家的修养方法。指收敛精神,气集于丹田,断绝一切杂念。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七。太上老君内观经》:「内观之道,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不侵。」
3.内貌。如:「房子的内观,大致还算乾净整洁。」
《國語辭典》:观海(觀海)  拼音:guān hǎi
比喻视野或见识广大。语本《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漢語大詞典》:荣观(榮觀)
(1).荣盛的景象。旧唐书·德宗纪上:“命宰臣诸将送 晟 ( 李晟 )入新赐第,教坊乐, 京兆府 供帐食饌,鼓吹导从,京城以为荣观。” 宋 司马光 《论上元游幸札子》:“臣等窃惟上元观灯,本非典礼,正以时和年丰,欲与百姓同乐,为太平之荣观而已。” 明 唐顺之 《重修泾县儒学记》:“然祇以为太平之荣观,而当时所谓师弟子者不在也。”
(2).荣幸地观赏。 汉 祢衡 《〈鹦鹉赋〉序》:“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坐咸共荣观,不亦可乎!”
(3).犹荣名,荣誉。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立名者,脩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宋书·王敬弘传》:“臣抱疾东荒,志絶荣观,不悟圣恩,猥復加宠。”
《漢語大詞典》:荣观(榮觀)
谓宫阙。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河上公 注:“荣观,谓宫闕。” 清 钱谦益 《绛云楼上梁以诗代文》之一:“与君无復论荣观,燕处超然意有餘。”
《漢語大詞典》:遐观(遐觀)
(1).纵观;遍览。 晋 张华 《鹪鹩赋》:“将以上方不足,下比有餘,普天壤以遐观,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天锡皇帝,厖臣硕辅。博问遐观,以置左右。” 明 方孝孺 《息耕亭记》:“尚修其辞,逞怪披奇,穷精惫思,遐观千载,竟亦何裨?此谓名劳。”
(2).远眺。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丰子恺 《实行的悲哀》:“有凭栏共眺者,有矫首遐观者,意甚自得。”
(3).回顾往事。 宋 方岳 《郑佥判见贻辄复赓载》诗之六:“静中试遐观,一一皆自取。”
《骈字类编》:一观(一观)
唐 苑咸 酬王维 三点成伊犹有想,一观如幻自忘筌。
唐 白居易 李都尉古剑 有客借一观,爱之不敢求。
宋 赵师秀 题四圣观□道士诗卷 一观桃花红似锦,两堤杨柳绿于云。
《漢語大詞典》:观国(觀國)
指观察国情。引申为从政。《易·观》:“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宋书·孝武帝纪》:“内难甫康,政训未洽,衣食有仍耗之弊,选造无观国之美。”《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引 清 郑德基 《赠隐者》诗:“读书岂必皆观国,学佛何须定出家。”
《國語辭典》:观览(觀覽)  拼音:guān lǎn
观赏。《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著意观览。」
《漢語大詞典》:观化(觀化)
(1).观察变化;观察造化。庄子·至乐:“且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恶焉!” 唐 李白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诗:“探元入窅默,观化游无垠。” 清 姚鼐 《万年庵次刘石葊韵以呈浦山》:“观化吾生眇,焉知从古年。”
(2).引申为死亡的婉辞。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二十:“ 熙寧 十年夏, 康节先生 感微疾,气日益耗,神日益明,笑谓 司马温公 曰:‘某欲观化一巡如何?’ 温公 曰:‘先生未应至此。’” 明 宋濂 《题李霁峰先生墓铭后》:“未及往见,而先生竟观化冥冥之中。”
(3).观察教化。吕氏春秋·具备:“ 巫马旗 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於 亶父 。”
《漢語大詞典》:观德(觀德)
观察德行。书·咸有一德:“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史记·乐书:“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矣。” 张守节 正义:“结乐使人知上之事,故观知其德也。” 北周 庾信 《贺新乐表》:“山云特起,八卦成形。凤凰于飞,九州观德。”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与为人后:“为人子者之絶本生之斩衰……屏而黜之,使不得与於观德之列,不亦可乎?”
分類:观察德行
《韵府拾遗 东韵》:观空(观空)
沈约郊居赋或攀枝独远或陵云高蹈因葺茨以结名犹观空以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