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迫狭(迫狹)
亦作“ 迫陿 ”。
(1).宽度窄,范围小。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中:“长公主府第,最为迫狭,计用彩绘大青、石緑,各至千觔。其他种种,有不可计者。国家帑藏,安得不虚罄乎!”
(2).指见识、心胸等不宽广。 明 宋濂 《跋东莱止斋与龙川尺牍后》:“当时论 晦翁 者,或有迫狭之讥,而 龙川 亦甚病其细碎。” 清 黄宗羲 《紫环姜公墓表铭》:“以公之才……使充其所至,刻石之功,正未可量;而覆折於迫狭之世论,不復再试,是可惜也。”
(3).局促;不顺心。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余﹞南游二十年,所居皆通都大邑,无山林,尝迫狭不自得。” 明 唐顺之 《至常熟陈中丞白训导邀登福山看海》诗之二:“久缘迫陿悲时俗,海嶠春临思若何?”
《漢語大詞典》:识解(識解)
犹见识,见解。北齐书·永安王浚传:“ 文宣 末年多酒, 浚 谓亲近曰:‘二兄旧来不甚了了,自登祚已后,识解顿进。’”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彼无识解,不知远大。”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得 茗柯 一发其旨,而斯诣不灭,特其识解虽超,尚未能尽穷底藴。”
分類:见识见解
《漢語大詞典》:见趣(見趣)
见识情趣。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七:“ 荆公 拜相之日,题诗壁间曰:‘霜松雪竹 钟山寺 ,投老归歟寄此生。’只为他见趣高,故合则留,不合则拂袖便去,更无拘绊。” 元 许衡 《病中杂言》诗之三:“年来识尽荣枯理,却笑 苏 张 见趣迂。”
分類:见识情趣
《漢語大詞典》:持蠡
谓拿瓠瓢测量海水。比喻见识浅陋。 唐 黄滔 《侯博士》:“常测管以推诚,每持蠡而注念。”
《國語辭典》:开窍(開竅)  拼音:kāi qiào
人受到开导启发,终于领悟或变得聪明有见识。如:「不管别人怎样说好说歹,这小子就是不开窍。」
《漢語大詞典》:局蹙(跼蹙)
形容见识、气量以及文章意境等狭隘。朱子语类卷十八:“説得来局蹙,不恁地宽舒。”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 愈 固弗习二氏之书,尤未闻君子之道,故执词发难,局蹙不寧。”
跼蹙:亦作“ 跼踧 ”。亦作“ 跼蹴 ”。 1.徘徊不前貌。 宋 贺铸 《答杜仲观登丛台见寄》诗:“老步失腾驤,短辕甘跼蹙。” 金 赵秉文 《和渊明〈饮酒〉》:“騏驥驾盐车,跼蹙困中途。” 元 耶律楚材 《过阴山再用前韵和人》:“倚云天险不易过,驌驦跼蹙追风蹄。”
(2).不安貌。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皮日休:“ 巢 ( 黄巢 )惜其才,授以翰林学士。 日休 惶恐,跼踧欲死,未能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 黄 跼踧不自安,而女殊坦坦。”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 琴仙 闻言,梨花白面,陡泛红霞,不胜跼踧之状。”《隋唐演义》第三六回:“若是 宝儿 心下有私,未免要惊慌,或是面红,或是跼蹴。”
《漢語大詞典》:识业(識業)
见识与学业。 南朝 梁 沈约 《封授临川等五王诏》:“ 徐州 刺史 秀 风颖雋迈,识业标简。” 南朝 梁 任昉 《为武帝追封永阳王诏》:“亡兄德履冲粹,识业深通。”
分類:见识学业
《漢語大詞典》:高览(高覽)
谓见识高远。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怡颜高览,弭翼凤戢。託跡 黄 老 ,辞世却粒。”
分類:见识高远
《漢語大詞典》:陋生
谦词。见识浅陋者。《晋书·夏侯湛传》:“僕,东野之鄙人,顽直之陋生也。”
《漢語大詞典》:浅局(淺局)
(1).谓见识、才能等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三国志·吴志·周鲂传》:“谨拜表以闻,并呈牋草,惧於浅局,追用悚息。”晋书·明帝纪:“鉤深致远,盖非浅局所量。”隋书·文学传·潘徽:“末有 李登 《声类》、 吕静 《韵集》,始判清浊,纔分官羽,而全无引据,过伤浅局,诗赋所须,卒难为用。”
(2).犹狭窄,不宽广。《文馆词林》卷一五七引 晋 曹摅 《赠王弘远》诗:“穷巷湫隘,环堵浅局。”
《國語辭典》:宏辩(宏辯)  拼音:hóng biàn
广博的议论,雄辩。宋。苏轼〈上枢密韩太尉〉书:「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
《國語辭典》:胆识(膽識)  拼音:dǎn shì
胆量与见识。《三国演义》第七六回:「孤用兵三十馀年,未敢长驱径入敌围。公明真胆识兼优者也。」《红楼梦》第一六回:「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也不消多记。」
《國語辭典》:盲目  拼音:máng mù
比喻认识不清,没有一定的见解和目标。如:「他这种做法简直太盲目。」
《漢語大詞典》:潜识(潛識)
见识深刻;深识;高见。三国志·蜀志·谯周传:“性推诚不饰,无造次辩论之才,然潜识内敏。”三国志·吴志·顾邵传“ 礼 ( 殷礼 ) 零陵 太守” 裴松之 注引 晋 殷基 《通语》:“ 礼 字 德嗣 ,弱不好弄,潜识过人。”
《漢語大詞典》:浅隘(淺隘)
(1).狭窄。宽度小。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拘繫之徒,桎梏浅隘之中,挈瓶训詁之閒。” 宋 曾巩 《襄州宜城县长渠记》:“理渠之坏塞,而去其浅隘。”
(2).狭隘,见识不广。 清 恽敬 《读晏子一》:“其为书浅隘不足观览,后之读书者未必为所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