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博学多闻(博学多闻)  拼音:bó xué duō wén
学问广博,见识丰富。《淮南子。本经》:「故博学多闻,而不免于惑。」《晋书。卷八二。王隐传》:「隐以儒素自守,不交势援,博学多闻,受父遗业,西都旧事多所谙究。」也作「博学洽闻」。
《国语辞典》:博古知今  拼音:bó gǔ zhī jīn
见识广博,学识丰富,通晓古今之事。《孔子家语。卷三。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也作「博古通今」、「通今博古」。
《国语辞典》:博览古今(博览古今)  拼音:bó lǎn gǔ jīn
遍阅古今之书。形容人见识广博,学识丰富。汉。王充《论衡。超奇》:「故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汉书。卷一○。成帝纪》:「博览古今,容受直辞。公卿称职,奏议可述。」
《国语辞典》:博物多闻(博物多闻)  拼音:bó wù duō wén
见识广博。《后汉书。卷四五。袁张韩周列传。周荣》:「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典之策,无所不览。」《晋书。卷五一。列传。王接》:「接遂详其得失。挚虞、谢衡皆博物多闻,咸以为允当。」
《国语辞典》:胆识俱优(胆识俱优)  拼音:dǎn shì jù yōu
胆量大,而且见识广。《文明小史》第四五回:「更有些无知无识的人,恭维他是胆识俱优之人。」
《国语辞典》:凡夫肉眼  拼音:fán fū ròu yǎn
见识平庸浅薄。如:「看他的言谈举动,就知是个凡夫肉眼的人。」
《国语辞典》:才蔽识浅(才蔽识浅)  拼音:cái bì shì qiǎn
才能低下,见识浅陋。南朝梁。江淹〈萧重让扬州表〉:「臣才蔽识浅,非集誉于乡曲;荣降宠臻,乃假翼于皇极。」
《国语辞典》:开过眼(开过眼)  拼音:kāi guò yǎn
看过珍贵稀奇的事物。比喻增长了见识。如:「到埃及博物馆走一趟,也算开过眼了。」
《国语辞典》:小见识(小见识)  拼音:xiǎo jiàn shì
浅见,微小的见识,亦谦称自己的意见。《红楼梦》第三四回:「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不过是我的小见识。」
《国语辞典》:小雏儿(小雏儿)  拼音:xiǎo chú ér
1.刚孵出不久的幼禽。
2.讥讽缺乏经验、见识的新手。《金瓶梅》第一八回:「五姐你来看,小雏儿倒把老鸦子来嬴了。」
《国语辞典》:傻帽儿(傻帽儿)  拼音:shǎ mào ér
大陆地区嘲讽见识少、实心眼或脑子简单的人。如:「他是个大傻帽儿,别理他!」也作「傻帽」。
《漢語大詞典》:肤见谫识(膚見謭識)
浅陋的见识。 明 李东阳 《〈琼台吟稿〉序》:“彼肤见謭识,管窥蠡测,岂復能尽其妙哉?”
分類:浅陋见识
《國語辭典》:高见远识(高見遠識)  拼音:gāo jiàn yuǎn shì
思虑深远,见识高超。《三国演义》第四八回:「元直如此高见远识,谅此有何难哉!」也作「高明远见」。
分類:见识高远
《國語辭典》:高才远识(高才遠識)  拼音:gāo cái yuǎn shì
才能卓越,见识深远。《三国志。卷二三。魏书。和洽传》裴松之注引《汝南先贤传》:「召陵谢子微,高才远识,见劭年十八时,乃叹息曰:『此则希世出众之伟人也。』」也作「高才卓识」。
《國語辭典》:管窥筐举(管窺筐舉)  拼音:guǎn kuī kuāng jǔ
比喻见识狭窄,孤陋寡闻。《三国志。卷四二。蜀书。郤正传》:「子虽光丽,既美且艳,管窥筐举,守厥所见,未可以言八纮之形埒,信万事之精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