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要领(要領)  拼音:yào lǐng
比喻事情的主旨、纲领。如:「不得要领」。宋。朱熹〈中庸章句序〉:「一旦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领者,然后乃敢会众说而折其中。」
《國語辭典》:要领(要領)  拼音:yāo lǐng
腰与颈。《礼记。檀弓下》:「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也作「腰领」。
《國語辭典》:不得要领(不得要領)  拼音:bù dé yào lǐng
没有能够掌握到事物的要点和主旨。《汉书。卷六一。张骞传》:「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唐。颜师古。注:「要,衣要也。领,衣领也。凡持衣者则执要与领。言骞不能得月氏意趣,无以持归于汉,故以要领为喻。」清。黄宗羲〈答张尔公论茅鹿门批评八家书〉:「鹿门八家之选,其旨大略本之荆川、道思,然其圈点勾抹多不得要领。」
《國語辭典》:切要  拼音:qiè yào
1.重点。三国魏。嵇康 明胆论:「今子之论,乃引浑元以为喻,何辽辽而坦谩也。故直答以人事之切要焉。」
2.急切重要。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三:「于鳞徒步相携曰:『子何太泄天机?』予曰:『更有切要处不言。』」
3.确切扼要。《晋书。卷四六。刘颂等传。史臣曰》:「虽文惭华婉,而理归切要。」
《漢語大詞典》:领要(領要)
犹要领。话语或文章等的要点。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陛下语太多,而无领要。” 胡三省 注:“领要,犹 汉 人言要领也。”
《國語辭典》:扼要  拼音:è yào
1.控制要冲。唐。沈亚之京兆府试进士策问〉:「逦迤数千里之间,壁冲扼要之戎,百有馀城。」
2.行文或发言切中肯綮。如:「他这段论述真可说是简明扼要。」《孽海花》第二五回:「门生这个摺稿,是未闻牙山消息以前做的,现在本不适用了。目前替两位老师画策,门生倒有几个扼要的办法。」
《漢語大詞典》:本要
要领;纲领。 晋 葛洪 神仙传·彭祖:“养寿之道,但莫伤之而已……次有服气得其道,而邪气不得入。治身之本要。” 宋 李纲 《中兴至言序》:“臣谓帝王图治,必有本要,秉本执要,以应万机。”
《國語辭典》:辔头(轡頭)  拼音:pèi tóu
控御马的缰绳和口勒等器物。《乐府诗集。卷二五。横吹曲辞五。木兰诗二首之一》:「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三国演义》第三四回:「被赵云一鎗刺落马下,随手扯住辔头,牵马回阵。」
《漢語大詞典》:要实(要實)
(1).要领;实质。 汉 牟融 《正诬论》:“诬者或附著生长,枉造伪説;或颠倒淆乱,不得要实。”
(2).切要;实用。《宋书·明帝纪》:“凡诸蠹俗妨民之事,趣末违本之业,雕华靡丽,奇器异技,并严加裁断,务归要实。”
(3).主要事实。 宋 司马光 《〈百官表〉总序》:“删其烦冗,存其要实,以伦类相从,以先后相次,为《百官公卿表》云。”
《漢語大詞典》:綮要
要领。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说录十·改修宋史:“﹝《宋纪》﹞读尽一通,漫无綮要,所谓断烂朝报,良可浩叹。”
分類:要领
《國語辭典》:纲纪(綱紀)  拼音:gāng jì
1.国家社会的秩序与规律。《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纲纪有序,……人之所设也。」《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国之纲纪,本无禁固诸国通问之诏也。」
2.治理。《诗经。大雅。棫朴》:「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3.职官名。掌理文书事务的主簿。《文选。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纲纪,夫盛德不泯,义存祀典。」
4.管家仆。
《國語辭典》:眉目  拼音:méi mù
1.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琰传》:「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胆望,而太祖亦敬惮焉。」
2.比喻面子。《水浒传》第七○回:「特地教吴学究、公孙胜帮他,只想要他见阵成功,山寨中也好眉目,谁想又逢敌手。」
3.事情的次序或头绪。如:「有点眉目了。」
4.可为众人表率和楷模的杰出人才。唐。刘禹锡〈唐故朝议郎守尚书吏部侍郎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司空奚公神道碑〉:「转吏部员外郎,是曹在南宫为眉目,在选士为司命。」
《國語辭典》:提挈  拼音:tí qiè
1.携带。《礼记。王制》:「轻任并,重任分,班白不提挈。」《战国策。东周》:「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
2.提拔、照顾。《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全亏周翰提挈,程万里亦得补福建福清县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九回:「侣笙连忙拱手道:『多谢提挈!』」
3.揭示、提出。唐。韩愈〈南山〉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序》:「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其明且尽者也。」
4.带领、统率。《南齐书。卷三八。列传。萧赤斧》:「帐饮阛肆之閒,宵游街陌之上,提挈群竖,以为欢笑。」唐。元稹 起复田布魏博节度等使制:「提挈义旅,勤劳王家,冒白刃而不疑,推赤心而自信。」
5.主宰、支配。《淮南子。俶真训》:「提挈天地而委万物,以鸿濛为景柱,而浮扬乎无畛崖之际。」《宋书。卷九五。索虏列传》:「慕容、姚泓,恃强作祸,提挈万里,卒婴鈇钺。」
《國語辭典》:政要  拼音:zhèng yào
1.施政的要领、纲纪。《慎子。威德》:「国家之政要,在一人之心矣。」《后汉书。卷六○下。蔡邕列传》:「宜披露失得,指陈政要。」
2.政治上的重要人物。如:「各国政要都来参加会议,商讨要事。」
《國語辭典》:纲领(綱領)  拼音:gāng lǐng
1.总纲要领。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议对》:「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覈为美,不以深隐为奇;此纲领之大要也。」《红楼梦》第六回:「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
2.政党或团体的工作目标及行动步骤。如:「建国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