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2,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劫请
罢工
笔试
要挟
笔乾
设人
松动
引渡
责义
构图
口试
苛克
实付
上腔
通牒
《漢語大詞典》:劫请(劫請)
谓以胁迫手段实现其要求。庄子·盗跖:“内则疑劫请之贼,外则畏寇盗之害。” 成玄英 疏:“请,求也……故在家则恐求财盗贼之灾。”
《國語辭典》:罢工(罷工)  拼音:bà gōng
劳工以停止工作的方式向资方或政府表达特定诉求的集体行动。
《國語辭典》:笔试(筆試)  拼音:bǐ shì
用文字书写答案的考试。相对于口试而言。如:「他正在准备明天的笔试。」
《國語辭典》:要挟(要挾)  拼音:yāo xié
有所凭恃而强迫别人服从。如:「别接受他的要挟,谅他也不敢耍手段!」《明史。卷二二四。列传。孙丕扬》:「谓明时未尝要挟兆京,祇以劾图一疏实之,为图报复。」
《漢語大詞典》:笔乾(筆乾)
要求润笔的戏语。北史·郑译传:“帝令内史 李德林 立作詔书,復﹝ 译 ﹞爵 沛国公 ,位上柱国。 高熲 戏谓 译 曰:‘笔乾。’答曰:‘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参见“ 润笔 ”。
《國語辭典》:润笔(潤筆)  拼音:rùn bǐ
隋文帝命李德林作诏书恢复郑译爵位,高颎乃戏译说:「笔乾」,译则回答说:「不得一钱,何以润笔。」典出《隋书。卷三八。郑译传》。后指请人家写文章、作画、写字的酬劳。唐。殷文圭 贻李南平诗:「润笔已曾经奏谢,更飞章句问张华。」也作「润资」。
《漢語大詞典》:设人(設人)
施于人,要求他人。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仁义法:“仁之於人,义之於我者,不可不察也。众人不察,乃反以仁自裕,而以义设人,诡其处而逆其理,鲜不乱矣。”
分類:要求他人
《國語辭典》:松动(鬆動)  拼音:sōng dòng
疏散、流通、不紧。如:「牙齿松动」。也作「松通」。
《國語辭典》:引渡  拼音:yǐn dù
一国将在其领域外犯罪或受科刑而现居于境内的人,应有关国家的请求,交由该国追诉或处罚。惟政治犯,在国际法上以不引渡为原则。
《漢語大詞典》:责义(責義)
以合乎礼义要求别人。汉书·薛宣传:“谴呵及细微,责义不量力。” 颜师古 注:“言求备於人。”
分類:礼义要求
《國語辭典》:构图(構圖)  拼音:gòu tú
艺术家在创作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将要表现的形象构成一个大略而完整的画面。
《國語辭典》:口试(口試)  拼音:kǒu shì
用口头问答的方式,来观察、瞭解应考人的仪表、言辞、才识、能力的考试方法。
《漢語大詞典》:苛克(苛剋,苛尅)
亦作“ 苛剋 ”。
(1).要求过高,过于严厉;刻薄。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且士诚不可纤论苛克,苛克则彼贤圣犹将不全,况其出入者邪?”宋书·朱脩之王玄谟等传论:“ 玄謨 虽苛剋少恩,然观其大节,亦足为美。”
(2).犹严峻。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一:“初, 李日月 中矢而死, 朱泚 备礼,送於 长安 休祥私第。母氏苛尅而不哭,厉声駡曰:‘奚奴,国家负汝何事,敢生悖逆?死犹晚矣!’”
《韻府拾遺 職韻》:苛剋
宋書王玄謨傳贊玄謨雖苛剋少恩然觀其大節亦足為美
《漢語大詞典》:实付
构成或要求实际现金支出。例如:实付费用;实付成本。
《漢語大詞典》:上腔
戏曲、曲艺的唱词符合曲调的要求叫做“上腔”。
《國語辭典》:通牒  拼音:tōng dié
两国交换意见或由一国通知对方,要求对方答覆的外交文书。如:「最后通牒」。也称为「照会」、「外交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