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衿带(衿帶)
(1).衣带。 三国 魏 曹植 《闺情》诗之一:“齎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宋书·乐志二》:“礼仪焕帝庭,要荒服遐外。被髮袭缨冕,左袵回衿带。” 明 陈子龙 《拟古》诗之一:“容华日缅邈,衿带有餘芳。”
(2).比喻形势回互环绕的要害之地。 汉 张衡 《西京赋》:“巖险周固,衿带易守。”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城池百尺,阸塞要害,关梁之险,多所衿带。”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五领衿带,民夷畔换。”
(3).引申为防守险要之地。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昔 子晋 舍视膳之役,弃储贰之重,而 灵王 不责之以不孝; 尹生 委衿带之职,违式遏之任,而 有周 不罪之以不忠。” 王明 校释:“言弃形势险要关塞之职守。”
《國語辭典》:支节(支節)  拼音:zhī jié
1.四肢骨节。《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军人分裂莽身,支节肌骨脔分,争相杀者数十人。」唐。罗隐《蒙叟遗意》:「混沌氏以支节为山岳,以肠胃为江河。」
2.繁琐细碎,不重要的事。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答聂文蔚》:「不是事君的良知不能致却,须又从事亲的良知上去扩充将来,如此,又是脱却本原,著在支节上求了。」清。陈鳣《对策》卷四:「至于礼志,合郊祀、祭祀、朝会为一门,以省支节。」
《國語辭典》:保险(保險)  拼音:bǎo xiǎn
1.凭仗险要、稳固之地以自保。唐。权德舆〈碑〉:「朱涯黎氏,保险三代。」
2.当事人约定,一方交付保险费于他方,他方对于因不可预料,或不可抗力之事故所导致的损害,负担赔偿财物的行为,称为「保险」。如人寿保险、火灾保险、产物保险等。
3.担保、保證。如:「依我的方法去做,保险不会出错。」
4.稳妥可靠。如:「你把东西放在他那里,保险吗?」
《國語辭典》:水险(水險)  拼音:shuǐ xiǎn
水路运输事故的保险。
《國語辭典》:问题(問題)  拼音:wèn tí
1.事态的严重性足以引人研究讨论,或尚待解决者。如:「犯罪问题」、「公害问题」。
2.考试时的题目。如:「期末考的问题出得太偏僻了。」
《國語辭典》:长线(長線)  拼音:cháng xiàn
1.长的线。如:「放长线钓大鱼」。
2.指长期大量生产,以致供应量超过社会需要,应减缩的产品或行业。
《國語辭典》:阻隘  拼音:zǔ ài
险恶而多障碍的形势。《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马陵道陜,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分類:险要要之
《漢語大詞典》:六关(六關)
(1).六个关卡。左传·文公二年:“ 仲尼 曰: 臧文仲 ,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 展禽 ,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 杜预 注:“ 塞关 、 阳关 之属凡六关,所以禁絶末游,而废之。”一说关卡名。《孔子家语·颜回》:“ 孔子 曰:‘下 展禽 ,置 六关 ,妾织蒲,三不仁。’” 王肃 注:“ 六关 ,关名。 鲁 本无此关, 文仲 置之以税行者,故为不仁。《传》曰‘废六关’,非也。”
(2).指作诗应把握的六个主要之点。 元 范梈 木天禁语·六关:“篇法、句法、字法、气象、家数、音节。右一篇诗成,必须精研,合此六关方为佳。”
《國語辭典》:津关(津關)  拼音:jīn guān
在水陆要地所设的关口。《淮南子。脩务》:「上峭山,赴深溪,游川水,犯津关。」汉。贾谊过秦论〉:「缮津关,据险塞。」
《漢語大詞典》:要显(要顯)
犹显要。亦指显要之官。 唐 司空图 《唐故太子太师致仕卢公神道碑》:“虽文场迂滞,然时者亦歷指要显,不敢徒以负地待之。” 明 李东阳 《明故封大中大夫陕西布政司左参政梁公墓志铭》:“吏部下御史覆实,命始再锡副都御史,虽要显,秩不过三品,锡不改命,然乡之人皆以都宪礼尊之无异词。”
分類:显要要之
《國語辭典》:中肯  拼音:zhòng kěn
比喻言词切实扼要,恰到好处。《明史。卷二一三。张居正传》:「间出一语辄中肯,人以是严惮之。」《文明小史》第一五回:「你们的话,说来说去,据我看来,直截没有一句话中肯的。」
《漢語大詞典》:急疾
(1).快速;急切。吕氏春秋·论威:“凡兵欲急疾捷先……急疾捷先,此所以决义兵之胜也。”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种穀:“穫,不可不速,常以急疾为务。” 唐 白居易 《除李绛平章事制》:“况朕薄德,不逮先王,是用急疾於求贤,置之於左右。” 茅盾 《多角关系》十二:“他急疾地旋转身去。”
(2).指紧要之事。《晋书·顾和传》:“况今日艰难百王之弊,尚书令礼已过祥练,岂得听不赴急疾而遂罔极之情乎!”
(3).谓性情褊急。汉书·地理志下:“ 沛 楚 之失,急疾顓己,地薄民贫,而 山阳 好为姦盗。” 颜师古 注:“急疾顓己,言性褊狭而自用。”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长沙太守汝南郅恽》:“ 汝南 , 楚 之界也,其俗急疾有气决。”
《漢語大詞典》:阸塞
阻塞。 唐 柳宗元 《寄京兆许孟容书》:“末路阸塞臲兀,事既壅隔。”一本作“ 阨塞 ”。 宋 叶适 《毛积夫墓志铭》:“﹝ 积夫 ﹞知形便阸塞,涕泣曰:‘ 管 乐 不再生耶!’”
(1).险要之地。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而 汉 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閒,犬牙相临,乘其阸塞地利,彊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既有蓄积,阸塞四临:西被 陇 蜀 ,南通 汉中 ,北据 谷口 ,东阻 嶔巖 。”明史·房宽传:“ 宽 在边久,凡山川阸塞,殊域情伪,莫不毕知。”
(2).险要。 章炳麟 《封建考》:“古之建国,无有华离之地。虽然,亦因地埶阸塞为之。”一本作“ 阨塞 ”。
《漢語大詞典》:要险(要險)
(1).犹险要。 汉 贾谊 新书·匈奴:“使者反,因於要险之所,多为凿开,众而延之,关吏卒使足以自守。”
(2).指险要之地。《魏书·邢峦传》:“藉势乘威,经度 大剑 ,既克 南安 ,据彼要险。” 宋 陈亮 《酌古论·李靖》:“要险设伏而梟 冉肇 ,乘水傅垒而破 萧铣 。”
《漢語大詞典》:形要
(1).形势险要。魏书·范绍传:“ 绍 以 譙城 形要之所,置州为便,遂立 南兗 。”
(2).指形势险要之地。北史·李崇传:“蛮众数万,屯据形要,以拒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