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裳裳  拼音:cháng cháng
光明盛美的样子。《诗经。小雅。裳裳者华》:「裳裳者华,其叶湑兮。」
《漢語大詞典》:下裳
下身穿的衣服。古多指裙。《方言》第四“绕袊谓之帬” 晋 郭璞 注:“俗人呼接下, 江 东通言下裳。” 唐 韩偓 《昼寝》诗:“扑粉更添香体滑,解衣唯见下裳红。” 宋 孔平仲 《君住》诗:“哀哉中截锦绣段,上襦下裳各一半。” 明 张宁 《方洲杂言》:“ 景泰 中,一日晨出暮归,抵家天色尽暝。入室更衣,遂解下裳。”
《漢語大詞典》:客裳
谓行旅的衣服。 唐 刘长卿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诗:“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草露深山里,朝朝满客裳。”
分類:行旅衣服
《漢語大詞典》:征裳
出征将士穿的衣裳。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报国勒铭,征裳遗墨,凛凛烈士之风也。”
《漢語大詞典》:嫁衣裳
出嫁时的衣裳。 唐 秦韬玉 《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寿 之医者,老娶少妇,或嘲之曰:‘偎他门户傍他墙,年去年来来去忙。采得百花成蜜后,为他人作嫁衣裳。’”
《國語辭典》:牵裳(牽裳)  拼音:qiān cháng
牵拉衣裳。三国时,魏文帝要将冀州的十万户百姓迁徙到河南,魏国侍中辛毗反对,拉住魏文帝的衣裳奏谏。见《三国志。卷二五。魏书。辛毗传》。后用以指直言极谏。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一四出:「怪当朝无肯攀庭槛,又谁个敢牵裳。」
《漢語大詞典》:牵裾(牽裾)
(1).牵拉着衣襟。 南朝 梁元帝 《看摘蔷薇》诗:“横枝斜綰袖,嫩叶下牵裾。”
(2). 三国 魏文帝 曹丕 要从 冀州 迁十万户到 河南 去,群臣上谏,不听。 辛毗 再去谏, 曹丕 不答而入内, 辛毗 拉住他的衣裾。后来终于减去五万户。见三国志·魏志·辛毗传。后以“牵裾”、“牵衣”、“牵裳”指直言极谏。北齐书·孙腾传:“ 孙腾 牵裾之诚,有足称美。”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牵裾恨不死,漏网辱殊恩。”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灯前修本》:“怪当朝无肯折庭槛,又谁箇敢牵裳?” 清 黄鷟来 《杂兴》诗之十三:“已悲事与牵衣别,敢谢人嘲折槛愚。”
《漢語大詞典》:羽裳
(1).羽衣。道士所服。 明 何景明 《七述》:“左驂双龙右两螭,羽裳翩翻垂白蜺。”
(2).即《霓裳羽衣曲》。 明 徐霖 《绣襦记·闻信增悲》:“《羽裳》一曲新裁,新裁。宫商高下和谐,和谐。珠错落,显奇才。”
分類:道士
《國語辭典》:卉裳  拼音:huì cháng
用絺葛制成的衣服。为蛮夷之服。唐。柳宗元〈柳州新修文宣王庙碑〉:「惟柳州古为南夷,椎髻卉裳。」也称为「卉服」。
分類:衣裳
《國語辭典》:倒裳  拼音:dào cháng
把衣服穿倒。形容急促的样子。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九:「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国语辞典》:练裳(练裳)  拼音:liàn cháng
简单、朴素的衣裳。《幼学琼林。卷二。女子类》:「戴女之练裳竹笥、孟光之荆钗裙布,此女之贫者。」《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以至戴良之女练裳竹笥,梁源之妻裙布荆钗。」
《漢語大詞典》:青裳
青黑色的衣裳。为贱者所服。亦借指农夫、蚕妇、僮婢等。 唐 王勃 《九成宫颂》:“蚕功顺令,业著於青裳;蜃磨迎春,恩周於黛耜。” 唐 王勃 《为人与蜀城父老书》:“金浆玉饌,食客三千;緑幘青裳,家僮数百。”
《漢語大詞典》:纁裳
浅绛色之裳。礼记·礼器:“礼有以文为贵者,天子龙衮,诸侯黼,大夫黻,士玄衣纁裳。”《诗·周颂·丝衣》“丝衣其紑” 唐 孔颖达 疏:“爵弁之服,玄衣纁裳,皆以丝为之。” 明 归有光 《王天下有三重》:“故自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至於龙衮黼黻、玄衣纁裳、冕朱緑藻、十有二旒之度,可得而制也。”
分類:绛色
《骈字类编》:翠裳
元 马祖常 次前韵四首 其二 江心谁铸芙蓉镜,照见嫦娥织翠裳。
《漢語大詞典》:朱裳
古谓红色的下衣。周礼·夏官·方相氏:“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 汉 扬雄 《反离骚》:“衿芰茄之緑衣兮,被夫容之朱裳。”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爵弁服亦衣与冠同色:“天子诸侯朱裳朱韠,大夫素裳素韠。”
分類:红色下衣
《漢語大詞典》:公裳
犹公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四日车驾幸五岳观:“天武官十餘人,簇拥扶策,唱曰:‘看驾头!’次有吏部小使臣百餘,皆公裳,执珠络毬杖,乘马听唤。”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本朝杂记下》:“《吕氏童蒙训》:‘ 仲车 一日因具公裳见贵官,因思曰:见贵官尚具公裳,岂有朝夕见母而不具公裳者乎?遂晨夕具公裳揖母。’”
分類:公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