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苗裔  拼音:miáo yì
后代子孙。《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也作「苗末」、「苗绪」、「苗胤」。
《國語辭典》:后裔(後裔)  拼音:hòu yì
后世子孙。《书经。微子之命》:「功加于时,德垂后裔。」也称为「后嗣」。
《國語辭典》:四裔  拼音:sì yì
四方边远的地方。《左传。文公十八年》:「投诸四裔,以禦螭魅。」《文选。班固。西都赋》:「原野萧条,目极四裔。」
《漢語大詞典》:裔孙(裔孫)
远代子孙。东观汉记·赵孝王刘良传:“裔孙 乾 嗣位。” 宋 苏轼 《赵思明西上阁门副使制》:“爰自近岁,叹其中微。乃眷裔孙,尚有遗烈。”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吴许公奏议》:“又知此书在国初时,曾经裔孙所谓 汝州君 者付梓。”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在祠堂西院的客厅里坐定,和 严先生 的不知第几代的裔孙谈了几句关于年岁水旱的话。”
《漢語大詞典》:来裔(來裔)
后世子孙。 汉 蔡邕 《太尉汝南李公碑》:“铭勒显于钟鼎,清烈光于来裔。” 唐 元稹 《赠田弘正父庭玠等制》:“茂 仲弓 之德而位屈当年,副 孔父 之恭而福流来裔。” 清 姚椿 《朱古愚翁真赞》:“我述斯言,敬告来裔。”
分類:世子子孙
《國語辭典》:荒裔  拼音:huāng yì
边远的地方。《文选。左思。魏都赋》:「列宿分其野,荒裔带其隅。」
《國語辭典》:荒服  拼音:huāng fú
古「五服」之一。称离京师二千到二千五百里的边远地方。亦泛指边远地区。《书经。禹贡》:「五百里荒服。」《史记。卷四。周本纪》:「夷蛮要服,戎翟荒服。」
《漢語大詞典》:遐裔
(1).后裔;远裔。 三国 魏 曹丕 《述征赋》:“遵往初之旧迹,顺归风以长迈。镇 江 汉 之遗民,静南畿之遐裔。”
(2).远方;边远之地。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司徒 华歆 举 寧 应选,公车特徵,振翼遐裔,翻然来翔。” 晋 张华 《鹪鹩赋》:“鵾鷄窜於幽险,孔翠生乎遐裔。” 唐 李白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诗:“太微廓金镜,端拱清遐裔。” 王琦 注:“遐裔,远方也。” 明 方孝孺 《寿善堂记》:“穷山遐裔之人,莫不稽首抃慄,俯伏内省,惟恐弗足称詔旨,当厚恩。”
《國語辭典》:华裔(華裔)  拼音:huá yì
1.旧指华夏边陲地区。晋。张协 七命:「若乃华裔之夷,流荒之貊,语不传于輶轩,地不被乎正朔。」
2.中华民族的后裔。清。黄鷟来〈题杨人庵总戎「无著图」〉:「清德本关西,遥遥溯华裔。」
3.旅居海外的华人后代。如:「有些华裔科学家表现杰出,受到世人瞩目。」
《國語辭典》:容裔  拼音:róng yì
1.水流荡漾的样子。三国魏。曹丕〈济川赋〉:「临济川之鲁淮,览洪波之容裔。」宋。洪迈《容斋四笔。卷四。会合联句》:「维水容裔,维山巃嵷。」
2.随风飘荡。《文选。张衡。东京赋》:「建辰旒之太常,纷焱悠以容裔。」南朝宋。谢庄〈怀园引〉:「还流兮潺湲,归烟容裔去不旋。」
3.从容自适。《文选。左思。吴都赋》:「翕习容裔,靡靡愔愔。」《文选。江淹。杂体诗。谢光禄》:「行光自容裔,无使弱思侵。」
《國語辭典》:裔夷  拼音:yì yí
边远地方的夷人。《左传。定公十年》:「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
分類:边远夷人
《國語辭典》:水裔  拼音:shuǐ yì
水边。《楚辞。屈原。九歌。湘夫人》:「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文选。刘桢。公宴诗》:「灵鸟宿水裔,仁兽游飞梁。」
分類:水边
《國語辭典》:远裔(遠裔)  拼音:yuǎn yì
远代的子孙。《晋书。卷一三○。赫连勃勃载记。赞曰》:「淳维远裔,名王之馀。」也称为「远胄」、「远孙」。
《漢語大詞典》:南裔
南方边境地区。 晋 陆机 《赠顾交趾公贞》诗:“发迹翼藩后,改授抚南裔。”晋书·苻坚载记下:“吾将躬先啟行,薄伐南裔,於诸卿意何如?”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 交阯 远居南裔, 越裳 之俗也; 敦煌 僻处西域, 昆戎 之乡也。”
《漢語大詞典》:海裔
海边。常形容边远之地。《淮南子·原道训》:“游於江潯海裔。”《宋书·乐志二》:“桓桓征四国,爰及海裔。” 唐 柳宗元 《鼓吹铙歌·苞枿》:“浩浩海裔,不威而同。”
《漢語大詞典》:裔土
荒瘠边远的地方。国语·周语上:“犹有散迁懈慢,而著在刑辟,流在裔土,於是乎有蛮夷之国。”《三国志·蜀志·许靖传》:“陨没不达者,则永衔罪责,入於裔土矣。” 宋 岳珂 桯史·献陵疏文:“恭惟大行 李慈渊圣皇帝 ,蹈千仞之渊冰,脱羣生於涂炭,皇天降割,裔土告终。”
分類: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