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共同被告人  拼音:gòng tóng bèi gào rén
指数人在同一诉讼程序中,同为被告者。
《漢語大詞典》:被告人
诉讼时被控告的人。参见“ 被告 ”。
《國語辭典》:被告  拼音:bèi gào
被人起诉而为诉讼当事人。与原告相对。《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生就讨过笔砚,写了息词,同著原告、被告、中證、一干人进府里来。」《老残游记二编》第七回:「不过被告一口咬定,须要老兄到一到案就了结的。」
《漢語大詞典》:手状(手狀)
(1). 唐 时称被告人的自白状。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公直:“所由领 公直 至村,先集邻保,责手状皆称实,知 王公直 埋蚕,实无恶跡。乃与村众及 公直 同发蚕坑,中唯有箔角一死人,而缺其左臂,取得臂附之,宛然若合。” 明 丘浚 大学衍义补·慎刑宪·戒滥纵之失:“ 武后 谓侍臣曰:‘顷者 周兴 、 来俊臣 ,按狱多连引朝臣,云其谋反,中间疑有不实,使近臣就狱引问,得其手状,皆自承服,朕不以为疑。自 兴 、 俊臣 死,不復闻有反者,然则前死者不有冤耶!’”
(2). 宋 代士人谒见时的名帖、谒刺。以多亲笔书写,故称。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一:“ 绍兴 初,士大夫犹有以手状通名,止用小竹纸亲书,往还多以书简,莫非亲笔。小官於上位亦然。”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三:“ 明清 家旧有 常子允 元祐 中在馆阁同舍诸公手状,如 黄 、 秦 、 晁 、 张 诸名人皆在焉。”
《漢語大詞典》:辩诉(辯訴)
法律用语。法院审判案件时,被告人为自己申辩。
《國語辭典》:反诉(反訴)  拼音:fǎn sù
在同一诉讼中,被告向法院对原告提出的诉讼。
《漢語大詞典》:诱供(誘供)
诱使刑事被告人或证人按侦查、审判人员的主观意图或推断进行供述。《人民日报》1980.7.21:“如果是指供、诱供,那同样是逼供信的违法行为,必须严禁。”
《國語辭典》:押票  拼音:yā piào
法院羁押刑事被告人所用的凭票。签證押票之权,侦察时属于检查官,审判时属于审判长。
《國語辭典》:刑事诉讼(刑事訴訟)  拼音:xíng shì sù sòng
关于刑事案件的诉讼,为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犯罪,以及应如何处罚所进行的一切行为。
《漢語大詞典》: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诉讼中附带民事诉讼”的简称。在一个刑事案件中附带提起的关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引起的民事赔偿问题的诉讼。只有在被害人的物质损失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情况下,才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國語辭典》:辩护(辯護)  拼音:biàn hù
1.干练而有办事能力。《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行而颂声作矣」句下汉。何休《解诂》:「选其耆老有高德者,名曰父老,其有辩护伉健者为里正。」
2.法律上指辩护人为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及权利,防禦不法或不当的攻击,在口头或文字上所作的辩白,称为「辩护」。如:「他请一位律师替他辩护。」
《國語辭典》:辩护人(辯護人)  拼音:biàn hù rén
诉讼时,为被告者在法庭上辩护的律师,或非律师但经法院许可者,称为「辩护人」。
《漢語大詞典》:辩护权
被告人对被控告的内容进行申述、辩解的权利。
《國語辭典》:辩护人(辯護人)  拼音:biàn hù rén
诉讼时,为被告者在法庭上辩护的律师,或非律师但经法院许可者,称为「辩护人」。
《國語辭典》:保證人  拼音:bǎo zhèng rén
对于他人的行为或财力负责担保的人。也称为「保见人」。
《國語辭典》:保證金  拼音:bǎo zhèng jīn
1.供保證目的而存储的金钱,统称为「保證金」。如:「融资需储存一定比例的保證金,方能进行。」
2.为履行某项诺言,预先缴付相当数目的现金作为担保,该现金则称为「保證金」。如:「只要完成住宿契约上的内容,便会归还保證金。」
《漢語大詞典》:拘传(拘傳)
司法机关强制传唤有关人到案。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没有被逮捕、拘留的刑事被告人,经过合法传唤而无正当理由拒不到案的,可以拘传。民事案件中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合法传唤,而无正当理由拒绝到庭的,人民法院也可以拘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