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檀袖
红袖。指妇女的红色衣袖。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魂游》:“好哩!你半垂檀袖学通参。小姑姑,从何而至?”
《骈字类编》:乌袖(乌袖)
宋 释德洪 送王彦龄承务还河内 白袍乌袖宜图画,不羡襄阳孟浩然。
《分类字锦》:侈袖
唐书韦坚传初浐水御苑左有望春楼坚于下凿为潭以通漕二年而成帝为升楼诏群臣临观坚豫取洛汴宋山东小斛舟三百首贮之潭篙工柁师皆大笠侈袖芒履为吴楚服
分类:
《國語辭典》:暖袖  拼音:nuǎn xiù
为了禦寒缝在棉袄袖口里面增加袖长的一截棉袖子。
《骈字类编》:裾袖
周书高丽传见上
《分类字锦》:抗袖
陆倕请雨赛蒋王文灵谈抗袖鬼笑投柈
分类:
《韵府拾遗 宥韵》:结袖(结袖)
名山藏刻玉为蛟龙佩镕金为凤凰钗结袖绕楹而舞
《漢語大詞典》:袖锤(袖鎚)
见“ 袖椎 ”。
《漢語大詞典》:袖椎
亦作“ 袖鎚 ”。 袖中暗藏铁椎。 魏安禧王 二十年, 秦 围 赵 , 魏 使 晋鄙 领兵救 赵 , 鄙 按兵不动。 魏 公子 信陵君 以计盗兵符,用 夷门 隐士 侯生 策,使“ 朱亥 袖四十斤铁椎,椎杀 晋鄙 ”,夺其军,进击 秦 兵,解 邯郸 之围。事见史记·魏公子列传。后遂用为典故。 唐 李白 《博平郑太守见访却之武陵立马赠别》诗:“仍要鼓刀者,乃是袖鎚人。” 明 刘基 《结袜子》诗:“袖椎夺兵符,救 赵 蜚英声。”
《漢語大詞典》:袖折(袖摺)
小而可袖藏的折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承事上司》:“凡有啟事,书之袖摺,临时省览,免致遗忘。”
分類:折子
《高级汉语词典》:袖演
袖占
《高级汉语词典》:袖搭
衣袖多由两片布料缝合而成,靠近袖口的一截称为袖搭
《漢語大詞典》:袖锋(袖鋒)
袖藏利刃。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承问荒忽,惽懵哽咽,袖锋抽刃,欲自僵毙,追慕三良,甘心同穴。”
分類:利刃
《分类字锦》:袖纪(袖纪)
王安石皇后三代制春秋书季姜之归而传有袖纪之义
分类:外戚
《漢語大詞典》:袖箭
古代的一种兵器。箭装于筒中,内设弹簧,一按机括,箭即发出。筒长六寸,箭长四寸六分。用时藏于袖中,故名。元史·顺帝纪二:“辛未,禁弹弓、弩箭、袖箭。”武备志卷一○二引《杂箭》:“袖箭者,箭短而簇重,自袖忽发,可以御人三十步之远。近世大将军 刘綎 最善之。”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只这刀法、枪法、弹弓、袖箭、拳脚,都是老人家口传心授。”
《国语辞典》:袖套  拼音:xiù tào
以较粗的布帛制成,套在衣袖外面,用以保护肘部的袖子筒状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