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胃下垂  拼音:wèi xià chuí
胃降至较正常位置为低的现象。多半由于身体衰弱,固定胃的韧带松弛无力而引起。
《漢語大詞典》:朽才
衰弱无能之才,不可造就之才。多用于诮人或自谦。 唐 元稹 《为萧相国让官表》:“岂谓陛下特迃宸鉴,曲用朽才。” 柳青 《狠透铁》十:“老监察用手掌打击他的霜白脑袋,恨自己:‘你什么时候才学会完全按上级党的指示办事呢?朽才!’”
《国语辞典》:蒲柳之姿  拼音:pú liǔ zhī zī
比喻身体衰弱。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蚤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国语辞典》:过盛必衰(过盛必衰)  拼音:guò shèng bì shuāi
过度的兴盛必定会转向衰弱。比喻事物到达高潮、巅峰时,必然会走下坡。宋。辛弃疾〈论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厥今夷狄,物夥地大,德不足,力有馀,过盛必衰,一失其御,必将豪杰并起,四分五裂。」
《国语辞典》:积弱不振(积弱不振)  拼音:jī ruò bù zhèn
长期衰弱,难以振作。如:「如果国家积弱不振,外交谈判时,就只能任人宰割。」
《国语辞典》:老年人问题(老年人问题)  拼音:lǎo nián rén wèn tí
老人因体力衰弱、退休或失业,导致生理、心理及生活各方面的种种问题,统称为「老年人问题」。如:「老年人问题已是高龄化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
《国语辞典》:衰塌  拼音:shuāi tā
衰弱、萎靡。《朱子语类辑略。卷三。力行》:「若只管没溺在里面,都出头不得,下梢只管衰塌。」
分类:衰弱萎靡
《国语辞典》:弱化  拼音:ruò huà
1.逐渐衰弱。如:「最近反对的声浪已见弱化。」
2.大陆地区指一种趋势逐渐淡薄。如:「老的乡土观念简直弱化到了零的程度。」
3.一种由发音器官紧张度减弱所产生的音变现象。例如「来了」不念ㄌㄞˊ ㄌㄧㄠˇ,而念ㄌㄞˊ 。ㄌㄜ,或如「历史」的「史」虽保留三声,但重音在「历」上,以致「史」的发音变得较弱而模糊。
《国语辞典》:伯俞泣杖  拼音:bó yú qì zhàng
汉朝韩伯俞受母责打,由母亲打人时的力气感受到母亲体力衰弱而哭泣。见汉。刘向《说苑。卷三。建本》。后比喻孝顺。《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伯俞泣杖,因母之老。」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三折:「你孝顺似那王祥卧冰,你恰似伯俞泣杖。」
《国语辞典》:柴毁灭性(柴毁灭性)  拼音:chái huǐ miè xìng
居丧过度哀痛致衰弱如柴,危及生命。唐。赵儋〈大唐剑南东川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梓州刺史鲜于公为故拾遗陈公建旌德之碑〉:「庐墓之侧,柴毁灭性,管辂之才,管辂之命,惟国不幸,非君之病。」
《漢語大詞典》:槁形灰心
形容身体衰弱,意志消沉。 明 唐顺之 《答茅鹿门知县》:“ 鹿门 所见於吾者,殆故吾也,而未尝见夫槁形灰心之吾乎!”参见“ 槁木死灰 ”。
《國語辭典》:槁木死灰  拼音:gǎo mù sǐ huī
形体寂静有如枯木,精神凝聚犹如冷灰。形容人清虚寂静,对外物无动于衷。语本《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后形容人因遭受挫折变故而灰心绝望的样子。《红楼梦》第四回:「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闻无见。」也作「木形灰心」、「枯木死灰」、「死灰槁木」。
《國語辭典》:鸡骨支床(雞骨支床)  拼音:jī gǔ zhī chuáng
形容人哀伤过度,形销骨立,疲卧在床席之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聊斋志异。卷一二。寄生》:「王孙无词,惟日饮米汁一合。积数日,鸡骨支床,较前尤甚。」
分類:衰弱
《漢語大詞典》:病措大
衰弱的书生。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五:“ 胡承之 如病措大习白猿公术,操舞如度,击刺未堪。”
分類:衰弱书生
《國語辭典》:病病歪歪  拼音:bìng bing wāi wāi
久病的样子。也作「病病殃殃」、「病病恙恙」。
《漢語大詞典》:病病恙恙
形容多病衰弱的样子。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五段:“他没有肺病,也有旁的病,一路病病恙恙的,自比做《独木关》的 薛礼 ,带病出征。”
分類:多病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