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填替
犹言补充代替。 宋 范仲淹 《奏乞选河北州县官员》:“将诸处举到知州、知县、县令人内拣选有才干者,先差往 河北 填替,仍授以训兵之要。”
分類:补充
《國語辭典》:补辑(補輯)  拼音:bǔ jí
蒐辑、修订。如:「他从事古籍的补辑工作已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了。」也作「补葺」。
《國語辭典》:补考(補考)  拼音:bǔ kǎo
因故不能参加考试或考试未能及格,再另行择期补行考试,称为「补考」。
《國語辭典》:附则(附則)  拼音:fù zé
附于法律或规章后,说明施行与修订等有关事项的条文。
《漢語大詞典》:助饷(助餉)
(1). 明 末为筹措镇压农民起义的军费而加派的赋银。明史·食货志二:“ 崇禎 三年,军兴,兵部尚书 梁廷栋 请增田赋……后五年,总督 卢象昇 请加宦户田赋十之一,民粮十两以上同之。既而概徵每两一钱,名曰助餉。”
(2).捐钱以补充军费。 清 李渔 《风筝误·请兵》:“将官们都是京营小校,因为助餉有功,不次陞来的。”
《漢語大詞典》:刊补(刊補)
修正补充。 唐 刘知几 史通·补注:“亦有躬为史臣,手自刊补,虽志存该博,而才闕伦叙,除烦则意有所吝,毕载则言有所妨,遂乃定彼榛楛,列为子注。”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 宋 王钦若 等,刊补洞真部六百二十卷,洞元部一千一十三卷。”
分類:修正补充
《國語辭典》:补纳(補納)  拼音:bǔ nà
1.缝补。《通俗编。服饰》引汉。曹操魏武令〉:「吾衣皆十岁也,岁解浣补纳之耳。」
2.补充交纳。如:「忘了缴纳所得税,得赶快补纳,免得加徵利息。」
《国语辞典》:替补(替补)  拼音:tì bǔ
代替补充。如:「进口货虽然好用,但是一有故障,却往往为寻找替补的零件而伤透脑筋。」
分类:补充
《漢語大詞典》:疏注(疏註)
亦作“ 疏注 ”。 解释并疏通、阐发文意或补充注释。亦泛指注释性文字。 明 唐顺之 《书〈水西集〉》:“﹝余﹞每尝候君,则见君悄然独闭一室,尽取古儒先所疏註笺纂六经文字凡百餘家……君独悉力标驳参伍毫釐同异,要於融而联之。”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和州志前志·列传序例上〉:“别治疏注,如 迁 《史》之 徐广 、 裴駰 ,汉书之 服虔 、 应劭 是也。” 郭沫若 《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后人所研读的儒家经典不是经典本身,只是经典的疏注。”
见“ 疏註 ”。
《漢語大詞典》:补叙(補叙)
对前面所漏叙的加以补充叙述。《花月痕》第四一回按语:“此回 痴珠 、 秋痕 合传,其实写 痴珠 皆写 秋痕 也。起结及中间,以 聂云 、 管士宽 为线索。亦用追叙补叙的笔,笔笔是借,故笔笔活动。”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三月的租界》:“到这里,我又应该补叙 狄克 先生的文章的题目,是:《我们要执行自我批判》。”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我对 潘永福 同志的事,姑且只写出这么多吧!假如同志们关怀到他现在的生活,我可以在这里加一点补叙。”
《国语辞典》:补员(补员)  拼音:bǔ yuán
补充人员。如:「最近公司不但不补员,反而要裁员呢!」
分类:补充人员
《国语辞典》:增列  拼音:zēng liè
补充列举。如:「这个企划案不够周密,请再增列条款加以说明。」
分类:补充列举
《国语辞典》:役期  拼音:yì qí
常备兵、补充兵服役的期限。
《國語辭典》:再者  拼音:zài zhě
表示另一个原因或事项。《文明小史》第三九回:「他既然读书,晓得了道理,自己可以自立,那个敢欺负他?再者,世故熟悉,做得成事业,讲得来平权,再没有悍妒等类的性情。」
《國語辭典》:递补(遞補)  拼音:dì bǔ
顺次补缺。如:「理事出缺了,由票数最高的候补理事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