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48,分137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典故(续上)
衣冠就东市
衣衾藏李固
玉衣自举
云卧衣裳冷
云想衣裳花想容
翟衣
赭衣
振衣
振衣千仞
朱氏衣
铢衣
缁衣
缁衣诸侯
丹徒布衣
半夜传衣
典故
衣冠就东市

相关人物
晁错

参考典故
诛错为名


《汉书》卷四十九《晁错传》
「丞相青翟、中尉嘉、廷尉欧劾奏错曰:『吴王反逆亡道,欲危宗庙,天下所当共诛。』今御史大夫错议曰:『兵数百万,独属群臣,不可信,陛下不如自出临兵,使错居守。徐、僮之旁吴所未下者可以予吴。』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韨。臣请论如法。』制曰:『可。』错殊不知。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韨。错衣朝衣斩东韨。」

例句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杜牧 河湟

典故
衣衾藏李固

相关人物
李固


《后汉书》卷六十三《李固传》
「州郡收固二子基、兹于郾城,皆死狱中。小子燮得脱亡命。冀乃封广、戒而露固尸于四衢,令有敢临者加其罪。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游学洛阳,乃左提章钺,右秉鈇锧,诣阙上书,乞收固尸。不许,因往临哭,陈辞于前,遂守丧不去。夏门亭长呵之曰:『李、杜二公为大臣,不能安上纳忠,而兴造无端。卿曹何等腐生,公犯诏书,干试有司乎?』亮曰:「亮含阴阳以生,戴乾履坤。义之所动,岂知性命,何为以死相惧?」亭长叹曰:『居非命之世,天高不敢不跼,地厚不敢不蹐。耳目适宜视听,口不可以妄言也。』太后闻而不诛。南阳人董班亦往哭固,而殉尸不肯去。太后怜之,乃听得襚敛归葬。」

例句

虽有衣衾藏李固,终无表疏雪王章。 李玖 四丈夫同赋

典故
玉衣自举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旧题东汉·班固《汉武帝故事》
高皇庙中御衣自箧中出,舞于殿上。冬衣自下在席上。平帝时,哀帝庙衣自在押外。
《汉书》卷九十九下《王莽传下》
杜陵便殿乘舆虎文衣废臧在室匣中者出,自树立外堂上,良久乃委地。吏卒见者以闻,莽恶之,下书曰:「宝黄厮赤,其令郎从官皆衣绛。」
《英雄记》
魏太祖称,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耳。

典故
云卧衣裳冷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六〈游龙门奉先寺〉【案:龙门即伊阙。一名阙口。在河南府北四十里。】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阴壑生虚籁【阴壑生灵籁】,月林散清影。天阙象纬逼【天阔象纬逼】【天阅象纬逼】【天窥象纬逼】【天开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典故
云想衣裳花想容


《全唐诗》卷一百六十四〈清平调词三首〉
〈清平调词三首〉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典故

《隋书》卷十一《礼仪志六》
皇后衣十二等。其翟衣六,从皇帝祀郊禖,享先皇,朝皇太后,则服翚衣。……诸公夫人九服,其翟衣雉皆九等,俱以𩻟雉为领褾,各九。……诸男夫人,自𤅢而下五。其翟衣雉皆五等,俱以𤅢雉为领褾。

例句

尊崇善祝今如此,共待曾玄捧翟衣。 权德舆 河南崔尹即安喜从兄宜于室家四十馀岁一昨寓书病传永写告身既枉善祝因成绝句

薤挽疑笳曲,松风思翟衣。 蒋涣 故太常卿赠礼部尚书李公及夫人挽歌二首之二

典故

《荀子·正论》
「赭衣而不纯。治古如是。」唐·杨倞注:「以赤土染衣,故曰赭衣。」

例句

黔首无寄命,赭衣相追逐。 张九龄 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

赭衣登蜀道,白首别秦川。 杜淹 寄赠齐山

典故

《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屈原〉~2486~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东汉·王逸注:振衣,「去尘秽也。」

例句

正须自保爱,振衣出世尘。 员半千 陇右途中遭非语

沐芳莫弹冠,浴兰莫振衣。 李白 沐浴子

典故
振衣千仞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七〈左思·咏史诗八首〉~733~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自非攀龙客,何为炎来游。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典故
朱氏衣

相关人物
朱买臣


《汉书》卷六十四《朱买臣传》
上拜买臣会稽太守。上谓买臣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何如?」……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会稽闻太守且至,发民除道,县吏并送迎,车百馀乘。

例句

一轴郢人歌处雪,两重朱氏著来衣。 黄滔 翁文尧员外拥册礼之归一路有诗名昼锦集先将寄示因书五十六字

典故

《博异志》〈岑本文〉
贞观中,文本下朝,多于山亭避暑。日午时,寐初觉,忽有叩山亭院门者。药竖报云:「上清童子元宝,故此参奉。」文本性慕高道,束带命入,乃年二十已下道士,仪质爽迈,衣服纤翼。冠浅青圆角冠,衣浅青圆帔,履青圆头履,衣服轻细如雰,非齐纨鲁缟之比。本文与语,……问曰:「衣服皆轻细,和土所出?」对曰:「此是上清五铢服。」又问曰:「比闻六铢者天人衣,何五铢之异?」对曰:「尤轻者则五铢也。」
典故

《诗经·郑风·缁衣》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序》:「《缁衣》,美武公也。父子并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国人宜之,故美其德。」
《礼记·缁衣》
子曰:「好贤如《缁衣》,恶恶如《巷伯》,则爵不渎而民作愿,刑不试而民咸服。」

例句

氓谣岂云远,从此庆缁衣。 宋之问 送武进郑明府

疾恶若巷伯,好贤如缁衣。 白居易 和阳城驿

典故
缁衣诸侯


《论语·乡党》
「缁衣羔裘。」清·刘宝楠《论语正义》引东汉·郑玄《注》云:「缁衣羔裘,诸侯视朝之服,亦卿大夫士祭于君之服。其服缁布衣而素裳。」

例句

缁衣诸侯谅称美,白衣尚书何可比。 权德舆 太原郑尚书远寄新诗走笔酬赠因代书贺


《晋书·诸葛长民传》
义熙初,慕容超寇下郊长民遣部将徐淡击走之,进位使持节……领晋陵太守、镇丹徒。后因骄纵贪侈,不恤政事,为刘裕所疑,欲杀之,诸葛长民欲谋乱,犹豫未发,既而叹曰:‘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危机。今日欲为丹徒布衣,岂可得也!’

简释

丹徒布衣:指平民,或喻识破官场诡危之人。唐李白《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上尉张卿二首》之二:“丹徒布衣者,慷慨末可量。”


例句

无因上蔡牵黄犬,愿作丹徒一布衣。 刘禹锡 题攲器图

岂知紫殿新天子,只是丹徒旧啬夫。 徐夤 宋二首之二

丹徒布衣者,慷慨未可量。 李白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上尉张卿二首之二

典故
半夜传衣


《景德传灯录》卷三
逮夜,乃潜令人自碓坊召能行者人室,告曰;‘……今以法宝及所传袈裟用付于汝,善自保护,无令断绝。’

简释

半夜传衣:指传法。唐李商隐《谢书》:“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例句

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李商隐 谢书

《漢語大詞典》:翟衣
古代贵妇用翟羽为饰或织以翟羽纹样的衣服。 唐 权德舆 《河南崔尹即安喜从兄宜于室家四十馀岁一昨寓书病传永写告身既枉善祝因成绝句》:“尊崇善祝今如此,共待曾玄捧翟衣。” 清 陈维嵩 《贺新郎·辛酉除夕感怀纪事》词:“倘比黄花人尚在,製翟衣,寄到深闺里,虽病也必然起。”
《國語辭典》:赭衣  拼音:zhě yī
古代囚犯所穿的红色衣服。后借为囚犯的代称。如:「赭衣塞涂」。《汉书。卷二三。刑法志》:「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國語辭典》:振衣  拼音:zhèn yī
1.抖落衣服上的尘土。《楚辞。屈原。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2.整理身上的衣服。《文选。谢朓。观朝雨》:「平明振衣坐,重门犹未开。」
分類:整衣
《漢語大詞典》:铢衣(銖衣)
传说神仙穿的衣服。重量只有数铢甚至半铢。因用以形容极轻的分量,如舞衫之类。 唐 贾至 《赠薛瑶英》诗:“舞怯銖衣重,笑疑桃脸开。” 辽 赵长敬 《玉石观音唱和诗》:“烧残灰刼无凋朽,拂尽銖衣任往来。” 清 钱谦益 《大梁周氏金陵寿燕序》:“兜率之銖衣,一百岁而一拂。”
《國語辭典》:缁衣(緇衣)  拼音:zī yī
1.黑衣。古代卿士听朝的正服。《诗经。郑风。缁衣》:「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一折:「他可咏缁衣,见说芳名好爵縻。」
2.僧侣穿的衣服。
3.《诗经。郑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缁衣,美武公也。」首章二句为:「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國語辭典》:丹徒布衣  拼音:dān tú bù yī
晋代人诸葛长民,具有武功,历任显要的官。后来被刘裕疑忌,要杀他,诸葛长民感叹的说:「贫贱时候想要富贵,富贵时候必有危机。现在想变为平民,却不能了。」见《晋书。卷八五。诸葛长民传》。后比喻识破官场诡危而欲恢复平民身分的人。宋。陆游 夜从父老饮酒村店作诗:「丹徒布衣有筹略,渔阳突骑莫枝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