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仙迹
仙人的遗迹或行踪。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山四方周四百餘里,叠鄣之巖万仞,怀灵抱异,苞诸仙迹。”《剪灯馀话·幔亭遇仙录》:“﹝ 杜僎成 ﹞拜受什袭,辞归,……越数年,乃弃妻子,携仙迹,遨游名山,罕与人接。”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蓬莱仙迹:“ 登州 蓬莱阁 ,颇多仙迹,士人往往有所见闻。”
《漢語大詞典》:宦迹(宦蹟)
做官的事迹;政绩。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杂志·世事相反》:“今世人事亦有相反者……官愈尊则愈言欲退休,官愈不达则愈自述宦蹟。” 清 姚莹 《桐城麻溪姚氏登科记》:“其生平宦蹟事功文章,著於史传。” 清 黄鷟来 《甲戌夏至武威晤张蔚生先生喜而有赋》诗:“此地宦蹟多,异政丹青揭。”
亦作“ 宦跡 ”。 谓做官的经历、行踪。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宦跡浮沉,餘生淹滞,新添明镜鬢边丝。” 清 蒋士铨 临川梦·寄曲:“自二姑亡后,几番要将他手评《牡丹亭》本子寄与 汤爷 。怎奈他宦迹转迁, 张 许 二位相公,又各有事於四方,因循躭阁,不觉二十餘载。” 清 张佩纶 《论闺秀诗》之二十:“幽篁逸韵胜 鸥波 , 赵管 风流奈尔何;似悔王孙留宦迹,小诗时復入禪多。”
《國語辭典》:萍蓬  拼音:píng péng
萍、蓬,皆为飘浮不定的植物。萍蓬比喻人的行踪飘泊不定。唐。杜甫〈将别巫峡赠南卿兄瀼西果园四十亩〉诗:「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
分類:行踪转徙
《國語辭典》:混迹(混跡)  拼音:hùn jī
使行迹混杂在群众当中。多指隐身不露。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毁容怀赤绂,混迹戴黄巾。」宋。陆游 好事近。混迹寄人间词:「混迹寄人间,夜夜画楼银烛。」
《漢語大詞典》:飘萍(飄萍)
飘流的浮萍。多比喻飘泊无定的身世或行踪。 唐 杜甫 《东屯月夜》诗:“抱疾飘萍老,防边旧穀屯。” 明 李景福 《暮春遗意》诗:“三春看又尽,身世一飘萍。” 宁调元 《清明忆亡友姚宏业》诗:“百二山河同败絮,两三亲友各飘萍。”
《漢語大詞典》:声迹(聲跡)
亦作“ 声跡 ”。
(1).声望与事迹。后汉书·李法传:“﹝ 李法 ﹞出为 汝南 太守,政有声迹。”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大统寺:“ 苏秦 时未有佛法,功德者不必是寺,应是碑铭之类,颂其声跡也。” 宋 文天祥 《出真州》诗序:“予平生仕宦,声迹比比,不曾至 淮 。”《元典章·台纲二·体察》:“提刑按察司除声跡不好者,仰御史臺体察,虽未任满,许行奏代。” 明 李东阳 《武昌府学重修记》:“ 张公 以春秋举进士,绩学翰林,歷著声跡。”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边远见职有声迹者,使之内迁。”
(2).犹言音讯行踪。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恶分疏:“ 宋 人 许昼 , 闽 人 黄遘 , 遘 尝宰 滑州 卫南 ,与 画 声迹不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一旦声跡彰露,亲庭罪责,将妾拘繫于内,郎赶逐于外,在妾便自甘心,却累了郎之清德,妾罪大矣。”
(3).指用录音机或语音学仪器记录下来的声音。 陈原 《社会语言学》9.1:“由于现代录像和录音技术的发展,所有声迹或图像,都能很方便地录下来给人研究。”
《漢語大詞典》:南北人
礼记·檀弓上:“今 丘 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郑玄 注:“东西南北,言居无常处也。”后因以“南北人”指居无常处、行踪不定的人。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之三:“ 甫 也南北人,芜蔓少耘锄。”
《漢語大詞典》:仙凫(仙鳧)
(1).后汉书·方术传·王乔:“ 王乔 者, 河 东人也。 显宗 世,为 叶 令。 乔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於是候鳧至,举罗张之,但得一隻舃焉。乃詔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后常以“仙鳧”作为履的典实。 唐 段成式 《光风亭夜宴妓有醉殴者》诗:“掷履仙鳧起,撦衣蝴蝶飘。” 唐 姚月华 《制履赠杨达》诗:“金刀翦紫羢,与郎作轻履。愿化双仙鳧,飞来入闺里。” 唐 孟浩然 《同张明府碧溪赠答》诗:“仙鳧能作伴,罗袜共凌波。”
(2).比喻足迹、行踪。 明 何景明 《送寇定州》诗:“霄汉仙鳧去,风尘老驥行。”
(3).鸭的美称。 唐 李邕 《斗鸭赋》:“徵羽毛之好鸟,得渤澥之仙鳧。”
《漢語大詞典》:鸿迹(鴻跡)
亦作“ 鸿跡 ”。 鸿雁的足迹。比喻行踪,踪迹。 元 虞集 《赠赵生》诗:“梦游朔雪留鸿跡,思入 南山 望鹤飞。” 元 倪瓒 《怀归》诗:“鸿迹偶曾留雪渚,鹤情原只在芝田。” 明 徐渭 《蒋扶沟公诗》序:“既而先生鸿跡远旷,再渡 钱塘 。” 清 梁章钜 浪跡丛谈·下河舟中杂诗:“泥雪飞浪跡,蒹葭白露诗。”
《漢語大詞典》:枯蓬
(1).枯干的蓬草。 唐 黄滔 《送友人游边》诗:“野烧枯蓬旋,沙风匹马衝。”
(2).枯蓬随风飘荡,因亦以之喻行踪不定。 宋 陆游 《宿仙霞岭下》诗:“吾生真是一枯蓬,行遍人间路未穷。” 明 刘基 《少年行》:“逝水不可挽,枯蓬安所依。”
《漢語大詞典》:惊蓬(驚蓬)
(1).疾飞的断蓬。喻行踪的飘泊不定。 唐 李商隐 《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诗:“路遶 函关 东復东,身骑征马逐惊蓬。” 清 谭嗣同 《古别离》诗:“惊蓬捲天起,坠羽沦渊池。”
(2).形容散乱蓬松的头发。 清 纳兰性德 《唐多令·塞外重九》词:“古木向人秋,惊蓬掠鬢稠,是重阳,何处堪愁。”
《漢語大詞典》:客踪(客蹤)
旅客的行踪。 明 高启 《逢吴秀才复送归江上》诗:“江上停舟问客踪,乱前相别乱餘逢。暂时握手还分手,暮雨 南陵 水寺鐘。”
分類:旅客行踪
《國語辭典》:脚迹(腳跡)  拼音:jiǎo jī
1.脚印、足迹。如:「地上留有一大片零乱的脚迹。」
2.前人的历史经验。如:「顺著前人的脚迹,可发现许多宝贵的智慧结晶。」
分類:脚印行踪
《漢語大詞典》:萍漂
(1).喻人之行踪漂泊无定。 唐 罗隐 《大梁见乔诩》诗:“六年悲梗断,两地各萍漂。”
(2).喻随波逐流,与世浮沉。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不揆世以投迹,不随众以萍漂者,盖亦鲜矣。”
《國語辭典》:脚步(腳步)  拼音:jiǎo bù
1.行走时所移动的步伐。《红楼梦》第二三回:「宝玉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
2.前人所留下,可以作为后世模范的行谊、事迹。如:「踏著先烈的脚步前进。」
3.立场。如:「你的脚步要立稳,不要畏惧外来的閒话。」